本帖最后由 李熙 于 2016-8-9 08:35 编辑
【说明:这是多年前的旧贴】
早就向往周庄,这个中国的第一水乡,去年7月只身到上海,除了去见一个朋友,就是想去周庄,可惜的是那天早上去晚了,我的朋友送我到了位于上海体育馆旁边的旅游车站,已经没有去周庄的车了。朋友说,要是有车她已经在心里决定与我同去。我一听更是懊悔不已,也许就此错过了一段浪漫的故事!
今年9月,我再次到了上海,办好了事情之后我决定去周庄,那个我梦中的江南水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提前在天还未亮就出发,坐出租车去到了那旅游车站。买好了票,心里才踏实了,在早上朦胧的晨雾中,我靠着栏杆等待着发车。这时,心中想起了很多的事情......
时间仅仅过了一年,我又来到了这个老地方,但却物是人非,就在我靠的栏杆旁边,去年是两个人,今年却是我一个人形单只影。世事真难预料,让我怀疑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永恒?但记忆还是难以抹去的,看着这熟悉的环境,睹物思人,那音容笑貌在四周飘荡......
7点钟,车准时出发,一个小时后就到了那梦里水乡。
我是在心中默念着戴望舒的《雨巷》和在头脑中印现出陈逸飞的油画走进周庄的。周庄不愧为周庄,那纵横交错的水道和小巷,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那明清的建筑,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但随处可见的商业氛围,破坏了周庄的宁静。临街的房子基本上都成了商业门面,游人纷自踏来,到处都是一片嘈杂,给好不容易保持下来的头脑中的印象击得支离破碎。站在陈逸飞油画里的地方,我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哦,双桥,我是真正站在了你面前,那几个穿清朝服饰吹萧的女子呢?恍惚中,有船驶过,飘过来几句吴侬软语,是摇橹的船家姑娘在给游人唱歌:
月儿弯玩照九州
几家欢唱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街头
那哀婉的歌声把我带到二、三十年代......
在各条小巷中穿行,到处都是一片叫卖声,再也找不到《雨巷》中的感觉,只有走到一处狭窄的小巷时,看见前边有一个导游指着小巷两边的小楼给游人讲:这就是当年拍《马路天使》的地方,当年著名演员赵丹和周旋等就在这个小楼上表演呢。我心里咯噔地跳了一下,脑海中飘起那歌声:
天涯呀海角
觅呀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朗奏琴
郎呀咱们两是一条心
......
我心里感叹到,在这周庄,一不小心还真能碰上名人留下痕迹的地方呢!
穿了一上午的小巷,感觉都大同小异,主要是商业气氛太浓,让人无法沉静下来,我也感到累了,想到哪里去休息一下,这时一个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在哪里?我说正在周庄。他说:杂乱的周庄,永远的三毛!叫我到三毛茶楼去坐坐,说那里的文化氛围比较浓。我一打听三毛茶楼就在不远处,只有几分钟路程,于是,欣然前往。
很快就到了那个茶楼前。
那个装修简陋的小茶楼,近些年来已接待过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和许多知名政界人士和文艺界人士,被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新加坡、台湾等多家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日本旅游时尚杂志、香港《大上海》杂志也制作成专题介绍。有人说,三毛茶楼体现了周庄古镇的文化韵味。
这三毛茶楼是由一个周庄本土作家承包开办的,取名三毛茶楼是因为他与台湾作家三毛有一段文字交往。
实际上这位作家与三毛并没有见过面,是那年他听说三毛到过周庄旅游,对周庄赞口不绝,他是个三毛的崇拜者,遗憾自己没有见到三毛,就连夜四处采访三毛到过的地方,记下人们对三毛在周庄的描述,然后撰写了《三毛在周庄》、《三毛与油菜花》等散文,在国内外发表。他的文章经香港《旅游杂志》发表后,被台湾的一个三毛的邻居和朋友看见了,就来周庄找到他,叫他把他的文章寄给三毛,他就把文章复印了,并写了一封信一并寄给了三毛。一个月后,他欣喜地收到了三毛的回信,从此开始了一段文字交往。三毛在信中说:还要来周庄,要来喝周庄的阿婆茶。可惜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三毛自杀了。那位姓张的周庄作家也留下了终身遗憾,再也见不着三毛了。
为了把这位带着神秘传奇色彩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江南水乡周庄短暂的停留永远定格,张姓作家经过三年酝酿,终于办起了这片茶楼,取名为“三毛茶楼”。
我去时,正是中午,茶楼里没有游客,也许都吃饭去了。一楼一底的茶楼,装饰虽简陋,但品位十分高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幅的字画和名人的照片。茶楼里只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坐在柜台后边看书,一看就知道那是茶楼的主人—那个作家了。因为那些大幅的照片上有他与那些名人的合照,其中有与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有与歌唱家成方圆的。照片中最引人注目是三毛的大幅照片,那也是我最喜欢的!底楼茶楼中间有一幅作家贾平凹的题字:有客清茶待,无事乱翻书。我在门外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进去,当然是要喝喝茶,体验一下那种文化氛围呢。
张作家起身迎客,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他还是表现出足够的热情。我跟他说我是朋友介绍来这里的,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也崇拜三毛,他听了十分高兴,忙拿出他的书向我推荐,我自然买了一本。我要求到楼上去坐,他就陪着我上楼,安排好座位帮我打开电扇后,他叫我等等,一会一个中年妇女就把茶用茶盘托着端上来了。我后来从书中知道这个茶楼就是他夫妻二人,没有请什么伙计帮手。每天生炉子、制作茶点、打扫清洁兼跑堂,都是他们自己。我想这对于一个作家是不是有点那个?
茶楼上也到处都是三毛的照片和文字,窗外飘着“三毛茶楼”的黄色的招贴。我靠着古典的木格窗,一边品茗一边看着窗外的小桥流水,思绪飘向很远的地方……
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我更加能体会到三毛的那种感受: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生活的方向,丰富我们的人生,万水千山走遍,那是多么广阔豪放的生活,但我们那样满世界的漂泊究竟是为了追求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寻找我们精神的家园么?那么三毛她找到了吗?我不知道!
在这个嘈杂小镇中僻静的一隅,这个深深小巷里的小茶楼里,我居然在心灵上找到了与三毛那么相通相近的一刻。
哦,杂乱的周庄,永远的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