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6-9-6 19:58 编辑
·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
翻开淡淡书香第一页,尔雅特别推荐:王鼎钧一生著述,他是华文世界里写得最好的作家之一,如果只准我们提十位华文作家的名字,王鼎钧的名字一定在其中,他的作品,文字魅力来自对文字不停推敲和试验,他的作品内容,魅力来自对心灵的启发。
王鼎钧的自述增订后新版问世。大散文的先驱。记忆文学的佳例。成长是有声音的。中国人是可歌可泣的民族,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流血成河的年代已经遥远,我们的子孙不该全部忘记,一个没有历史爱恨的民族,他的子民会活的没有方向。
中国人为何不生气?鼎公说:中国人也曾忘其身以及其亲。
魂魄来兮,中国人啊!
——尔雅出版社的特别推荐作为题记
·
人生一辈子,总会遇到许多人,无论相交甚短或感情深厚,他和她们一定会某种程度的带给我们的影响或感触,或多或少而已。
鼎公在第一章【吾乡】里提到一个人,范筑先。范筑先,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为官清廉,受到地方拥护。
鼎公,兰陵人。范筑先,临沂县县长,兰陵人的父母官。
岳飞曾强调: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范筑先两者具备,还有一项文武官都该有的【勤】,他都有。
当时临沂的匪患和兵害横行,范筑先组织乡勇加强训练对付匪患,扬汤止沸杀鸡儆猴军法处置犯事的士兵官员。当时他奉命执行几项大政,如土地测量,如严禁鸦片,如寓兵于农都亲历亲为,没有因陋聚敛,没有苛扰于民。当时黄河决口,山东水灾严重,大批难民涌入,他妥妥当当的办好救灾。当时的绅权地方行政,士绅和一般的农工商学利益不能一致,他走出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以个人魅力个人意志冲破旧有观念。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他做了那样的人,那样的事。
·
鼎公一共只见过范筑先两次,第一次是县长巡视。学校停课,大扫除,要求学生穿干净衣服,洗脸洗到脖子,剪掉指甲,并且特意编排白白胖胖讨人喜欢的孩子站在前面迎接。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走过场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中国人啊!唉!!!想起自己初中时,教育局局长巡视的情景,多么的相似。白胖的局长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明明是秋季暖阳,偏偏还得撑伞,撑伞的还是学校最漂亮的女英文老师。是手残?NO,十指具在。是排场?YES,不然怎么显示出他,是官。
范筑先在老师孩子士绅乡民的期待中而至,没有训话,越过前排的精心布置,每走几步就伸出手摸摸孩子的头,停留在后排的时间绝对比较多。在他的眼里心里,那些黑瘦,憔悴的孩子,更需要安抚和照顾。
鼎公第二次见范筑先,是范县长离开临沂去聊城赴任。那样欢送的场面,标语是肯定少不了的。【感激德政,祝福新职。】一望无际的香案,香案并不烧香,摆着清水一碗,镜子一面,豆腐一块青葱几棵。象征官者清似水,明如镜,一清二白。这绝对是对离任的官员最高的肯定与赞赏。
不得不再说说我记忆里的官员,小时候糊糊涂涂的也不认识父母官,高高在上的他们坐办公室,偶尔的微服私行去的不是当地有名气的饭店就是卡拉永远OK,学校这地恐怕是走错也不会登门的。大约不到十年的光景,父母官证据确凿落马四任有余,还有一些无故莫名消失的如同蒲公英飘飘荡荡的去了另外某个地方继续祸害,不得知不得知呀!就落马的那四任来说,老百姓那是拍手称快,有拿公款大笔一划大亚湾炒地皮亏空的,有公有地买卖钱不见的,有大吃大喝被乡民堵在饭店拍了照的,还有和会计分赃不均被举报的。要说好官肯定有,但是我没见着,怨我,不怨官们,这也是绝对的。
范筑先出外一向不受招待,只有临行的最后一次除外。闻讯赶来的四乡农民扶老携幼带着新摘的水果蔬菜,来到兰陵才发现还需要桌子酒杯,就向当地的住户商户们借用,一整溜的排开。所谓辞别,通常也是前面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桌前意思意思就好,自那以下,俗套全免,以免时间拖的太久,耽误了时辰,小人物自然应当理解,也必须理解。范筑先没有大人物小老百姓之分,所有摆了香案的桌子,他一一亲自告别,从午后直到夕阳西下,才坐上汽车离去。
他走了,却永远留在临沂的历史里,留在老百姓的心里,这样一个父母官,用鼎公的话说:能在这样一个好官的治理下为民,也是风水有灵,三生有幸。“可见,范筑先的所作所为对当时尚年幼的鼎公来说,影响深远。
·
鼎公何其不幸,战争时期颠沛流离从故乡到异乡。但是他又何其有幸,亲自见证过何谓好官。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听腻了贪官徇私看多了高官落马,不能说生不逢时,但不得不感慨:官者,就该范筑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