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老爷子 于 2016-7-16 14:40 编辑
拔麦子
文/疯老爷子
上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拔麦子的作文,因为写得生动,被当范文印成了篇子,在全公社的初中班传诵,骄傲得我呀,走路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了。
我小时候生产队没有收割机,我们村的老百姓都很任性,放着镰刀不用,硬是把“收割”麦子变成了“收拔”麦子。要是沙性土还好拔一些,偏偏我们村的地都是黏性土,麦子长在黏性土里,就像焊在黑地板上一样,要把它们一把一把拔出来,没把子力气,还真办不到。
为什么不用镰刀割偏要用手拔呢?他们的回答是,割麦子会把麦茬留在地里,影响下茬玉米的播种。
拔麦子是最耗体力的农活,是北方农民口中的四大累之一。按说面对疲劳和烈日的挑战,人们的脸上应该被愁云笼罩才对,可我们村的老少爷们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他们天不亮就下地,顶着星星就开拔。特别是一直把自己当汉子的小伙子们,一拔上麦子就自发比起赛来,谁拔个一马当先,比赢一百块钱还自豪。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不示弱,她们一点也不给老爷们留面子,一不留神就和大老爷们较起劲来,每次拔麦子都会涌现出很多“铁姑娘”来,一些被“铁姑娘”甩在后边的老爷们,比输了媳妇还难受。
拔麦子不仅要体力,还有很多技巧,主要的技巧全在捆上。麦子拔下来要捆成捆,捆麦子用的腰儿是把两小撮麦子接在一起,捆的时候腰儿上的麦穗和捆里的麦穗还要保持一个方向,防止铡麦子时漏下麦穗。因此打腰儿的技术直接影响着拔麦子的速度,我们这里有一句土成语叫“手里出腰儿”,就是从拔麦子打腰儿上来的。除了手里出腰儿,还有跑马采鬃、回头望月等打腰儿的技能,这些都是拔麦能手夜晚在当街月台上乘凉时的“吹资”。可被烈日晒暴了皮的脊梁骨,被麦秸勒出满手的水泡却没一个人吹。
还有不好意思吹的就是贫粮贫油的肚子。麦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家里都千方百计地攒着粮食拔麦子时吃,就是粮袋子见了底的人家,也要想法让拔麦子的人吃饱。馒头大饼谁家也没有,能吃上秫米干饭的就是好人家,差点的也是窝窝头管饱,最差只能是菜团子管够了。可吃得再饱拔到收工的时候,也饿得肚皮子贴后腰上了,恨不得搓一把新麦粒抿到嘴里。
麦收又快到了,看着公路上跑着的收割机我就想到,现在的农民再也不会吃拔麦子的苦了,就连种晚茬玉米也都用上播种机了,一家有几亩地,连收带种也用不了几小时。过去被称为三抢的麦收,轻轻松松的就能过去。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忘不了那热火朝天的拔麦子,忘不了拔麦子比赛的那种激情。
http://bhsb.tjbhnews.com/html/2016-07/15/content_8_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