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墓碑上的雪,最先化掉】
城外的小山包上,有大片大片的墓碑
覆于其上的雪,已率先化掉
死去的藏人仿佛有历久不衰的余温
每到初春的时候,就释放出来
两只羊不知是上山,还是下山
在那些墓碑中间,来往晃荡
来自什乃亥草原的阳光,经过了它们
在恰卜恰一扇紧闭的窗前,忽然瘫软下来
诗和其他的艺术一样,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但诗歌显然走得更远,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发现什么,而是你从发现中又发掘出什么。悟空在藏地,我们可以想象他若有所思的一双眼睛,在不断地审视身处其中的异域。他的眼睛显然又和自己的心灵相通,发现的同时又在脑海中进行一次再发掘。他找到了什么呢?
城外的小山包上,有大片大片的墓碑
覆于其上的雪,已率先化掉
这一小节就是一个平淡的叙述作为开端,诗人的眼睛注意到冰雪藏地的新奇之处,墓碑上的雪跟别的地方的雪相比,最先化掉。这个简单的发现却很容易引发思考,是因为墓碑,还是因为阳光,或是因为些别的。开篇表面上看着平实,实质上却是奇崛。那么诗人怎么想呢?
死去的藏人仿佛有历久不衰的余温
每到初春的时候,就释放出来
墓碑上的雪先化,其实是一个比热容和导热的问题,我甚至有过拿悟空的第一节来做比热课堂上的讨论,放弃的原因是不想草率对待我尊敬的诗歌。诗人当然是诗家的思维,他永远对灵魂生命充满兴趣。悟空写到这是死去藏人的余温在初春时候的释放,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往对死后对生前,对灵魂对人世的思考。似乎死去的人仍然与我们同在,参与着我们人间的事务,灵魂依然旺盛,让我们对死亡不再淡漠和恐惧。
两只羊不知是上山,还是下山
在那些墓碑中间,来往晃荡
话锋一转,诗人从沉思中再次望向尘世。墓碑群中有两只羊在不停地游逛逡巡。它们为什么会在这里犹疑不绝?这是写实,但却是为了表达情绪,诗人选中了这两只羊去写作,因为这两只羊太像诗人自己了,诗人不也是望着这群墓碑无限唏嘘无限思绪么。这是生者在面对死亡的一种迷茫的反应。
来自什乃亥草原的阳光,经过了它们
在恰卜恰一扇紧闭的窗前,忽然瘫软下来
诗该结尾了,它会在哪儿停下,取决于诗人的思绪。诗人的目光跟随穿过墓碑的阳光直达恰卜恰的人间。阳光照到一扇紧闭的窗前,忽然瘫软下来。这一句可以看作虚实完美的结合。阳光照到窗子上,但窗子紧闭,窗子里的主人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故?会不会老朋友已经逝去?如果是,就不难理解阳光的悲伤和无力,它的瘫软,是诗人的悲哀和眷恋到了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