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开启,以及娱乐精神的税收制度发扬广大。一些所谓的网络语的出现,瞬间便成为网红之语,让我这渐犯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防不胜防,云里雾里,如此的反应不过不,不知道其意其解。
于是,总在某些时候,自己都不由心生悲哀之感,悄然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已经渐渐与时代潮流脱轨了,连尾巴都没有拉上。是不是,自己已经与世界拉开了长长的距离,鸿沟难以跨越。
从稀饭、酱紫,再到神马、吓米;从木有、恐龙,再到Word与蓝瘦香菇。让多少人第一次接触时,还真的是感觉“云深不知处”。如果不问问度娘、虚心向年轻人求教,根本无法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晓其意。
诚然,网红之语的出现,有其特殊性与背景性。太多的网红之语,其实就是一种手误会,也即敲打文字时输入法全拼惹的祸。故也就一些网红之语其实就是在书写中求速度、求过程、求随意中而以其谐音词代之。比如神马,其意是什么;稀饭,即喜欢;蓝瘦香菇,即难受想哭。
而明知有误,却因误而流行之,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网络之人的娱乐性。流行之后,又引除网络之外新的媒体报刊等传播,于是也就深入百姓群体而渐成为口头语与流行语。作为网络自由中的娱乐精神,权当一种调侃与游戏。但有时却在种正式载体出现时,我就感觉不是很适合的。虽然看似与时代接轨,其实不过就是博一眼球、噱头而已。因为一些公众载体,针对的群体范围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那些网红之语的。更何况,公众载体其责是传播正能量,而非仅仅以娱乐口吻而示之。
中国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而汉字,在我的感觉中,应该是世界上最美丽而神韵的文字,也是中国文化其中美丽的一朵奇葩。
从横竖撇捺折,再到排列结构组合;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颜体、柳体、欧体、毛体,再到每一个人的自由体……一个字,就是一段历史、故事,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文字的美丽与韵味,也就源自我们尊重与传承之中的发扬与创新。也正因为如此,故汉字的魅力也就彰显另一份风采。
诚然,我们在某些时候,需要一种娱乐精神与氛围来放松愉悦自己。但无论什么时候,娱乐也好,愉悦也罢,也需要一种规则与尊重。太多时候,当我们可以创造娱乐时,并非需要用一些花里胡哨的自编语言、笔误之词而才能表达。更有趣的是,一些正规的载体,却为了一味的追风忘却对文字的尊重,从而将错就错,进而传播之、发扬之、误导之。如此之下,真的有必要么?倘若非要如此,除了标题党、诱眼球之外,还能有些什么呢?
君不闻,多少学生作文,自编、自引网络语,在自以为自己新潮的同时,却又如此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汝不见,多少标语广告,融着网络红语,让多少人左看右看中不得其解,不知其意,引出多少笑话与疑问。
倘若,当我们随意编造词语作为时髦为荣时,岂不让我们老祖宗汗颜而无语?倘若,一些无聊的网络语,却在眼睛时代被人刻意推广时,原本的文字又如何发扬继承?倘若,当古老的文字渐远离其本意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滑稽与悲哀么?
尊重文字,人人有责。
网红之语,适可而止。
2016、10、26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