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离离 于 2016-8-25 21:30 编辑
佛说:这是个五浊恶世的婆娑世界,须受诸般苦,消诸般业。 如果一切皆真,那么我们就是一颗颗行走人世的黄连。 所以,有那么多的郁结和块垒,有那么多的希望和不甘, 需要宣泄,铭刻,知遇和纪念。 诗歌就在我们挣扎的灵魂中诞生, 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和独有的心灵密码超脱空间和时间。
喜欢诗歌,是因为它是唯一纯净的存在。 每一位诗人在写下情真意切的诗句的时候, 相信他的心只被一种意绪填满,不吐不快, 而不是想着算计、名利、美色、金钱。 所以,诗沾不得俗物, 那远看是白狗近看还是白狗的句子, 只能用在颁奖台上,而入不得澄明的目光。
真正的诗者要么纯净如婴儿写尽人之真情,如李后主; 要么通透达观道如哲人道尽人世之沧桑,如辛弃疾。 前者是叔本华的天才论,后者是唯物主义论。 但两者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真情实感。 因为浮夸的,堆砌的,造作的诗歌永远无法直抵灵魂。
古代诗歌最早见于《诗经》, 现代诗歌自五四兴起, 两者一个来自传统一个来自西方。 但都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它是生活反映在诗人心灵上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经过诗人用艺术的手法表述出来。 所以,白话诗不等于白话, 自由诗不等于长短句随意排列。 诗歌是艺术范畴,那么它就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是需要学习、研究和遵循其规律的。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诗歌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诗歌的艺术境界分三层: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评一首诗要先观其境界,尔后是其它。 所以,就无法理解当年的梨花体, 现在的所谓身体诗歌。 当诗歌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 那么它已不能称之为诗歌了。
诗,是夸父心中的那颗太阳, 永远以直执的姿势追赶, 即使倒下也要化作桃花开在最美的三月, 把灼灼其心挂满枝头,不染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