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他们的国.陈国篇(19)
查看: 137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的国.陈国篇(1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10-22 08: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6-10-22 11:37 编辑

                         他们的国.陈国篇(19)


一、

       站在浩瀚的历史面前,所有的人都该保持一份敬畏,因为我们不是亲历者,所以,这些文字充其量算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我对历史持有一份敬重,所以,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深处秉持着一种不是原则的原则,那就是,这不是杜撰,更不是戏说,当然也谈不上是照搬历史,照本宣科,至少这其中一定是揉合了太多我个人的观感,这在我看来,也许就足够了。

       公元前614年,是陈国的第18位君主妫朔大限的年份,我查阅了太多的史料,有关这位君主的死亡,没有明确的说法,是病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可以见到的史书都模棱两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妫朔确实故于公元前614年。

       妫朔死后,被赐为陈共公。

       这段距今近2630年的历史,就算有模糊也不奇怪。中国历史上各种“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屡屡不绝,所以,再去探求陈共公妫朔因何而死,在我看来意义不大,因为历史从来不会因为等待一个人,而停下它前行的脚步。

        妫朔在位18年,这18年他为了维系陈国能在乱世春秋里不被列强觊觎,不被强虏们惦记,也算是绞尽脑汁,却没有换来圆滑,但总算维持住了先祖留下的这份基业,这个国,也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妫朔身故之后,顺理成章,他的儿子妫平国从老子手里接过陈国的江山社稷,有关这种传承,没有什么对或者不对,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而且这种传承的影响力,至今还在,君不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妫平国这名字真心说不错,可是这世界不是靠名字赢取好名声的。作为陈国的第19任君王,可以说从他开始陈国的丧钟已经敲响。

       从公元前613年他正式坐到了先祖留下的那张象征着权力和威仪的龙椅之上,这个原本被亡父妫朔寄托了太多希望的家伙,就开始把陈国带入一条歧路。

       他上任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13年,他还有模有样的参加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会盟,也就是“新城会盟,”这个会盟有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晋国等七个诸侯国。

       在乱世春秋,一些诸侯国为了求自保,常常采取会盟的方式,这种会盟无非是大家各自揣着自己的算盘,结成临时的盟友,以求相互照应,当然,这种会盟的各种靠不住,充满着算计和欺骗也不胜枚举。

       陈国从第18任君王妫朔时期开始,日子就不那么滋润了,曾经还被楚国修理的老老实实,所以,结盟的意义更多是祈求大家在倒霉的时候,相互照应一下。

二、

       妫平国显然也是知道老子当年的那份难堪和无奈,所以,陈国成为“新城会盟”的成员国也不奇怪。

        此次会盟是因以前跟随楚国的国家都顺服,同时谋划攻打邾国。

       这个邾国也是春秋诸侯国里,算不上有名,却有来头的诸侯国,无非是国力式微,成为春秋虎狼们惦记的肥肉而已。而且这个邾国,位处春秋几个比较有实力的诸侯国之中,和鲁国的关系一直不顺,这样一来,就成为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主儿,谁都想,谁都敢惦记它。

        陈国妫平国参与“新城会盟”早已经没有其先祖,维护着周天子的那份忠诚,无非是想用这种结盟的方式,为陈国拉几个盟友,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照应。

       本身,从妫朔那一辈起,陈国就开始了一些式微的苗头,所以,妫平国也不傻,想要站得住,得找朋友。虽然这个朋友未必靠谱,但起码也算是在乱世春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敌人少一堵墙吧。

       所以“新城会盟”对陈国来说,其实意义重大。其实你看看这七个会盟国,除了晋国和宋国稍微能凑合点,剩下的基本都是无足轻重,经常被一些仗势欺人的大的诸侯国修理的,当然,郑国也算勉强,但是,郑国这个诸侯国,基本从三代以后就开始乱,虽然出身不差,自己把自己折腾的没了底气。

        对陈国的第十九为郡主妫平国而言,不难为他,能把老子的基业维持住就算不错了,还想在乱世春秋混出点名堂,基本没有任何可能。

       事情比较滑稽的是,“新城会盟”的第四年,陈国和宋国就闹翻了,闹翻的原因是因为“新城会盟”的时候宋国的当家人宋昭公死于国内政变,当然,这个宋昭公也基本不是什么好鸟,史书的评价就四个字:暴虐无道。所以,这样的国君死于非命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最先站出来的是陈国,还拉拢了几个诸侯国,一道攻打宋国,质问宋人:为何杀死宋昭公。

       一个自己日子都过得跟头把式的,居然有闲心管邻居走路是否跌跌撞撞,这是什么精气神啊?

       结果是诸侯国围了宋国,说是替天行道,为宋昭公讨公道,结果被宋人用事实打发了,宋国的事情轮不到你们说三道四,我们已经有了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信你们看看俺们城楼上,新晋国君宋文公同学正神采奕奕的向你们挥手致意呢?

       这没趣儿讨得啊,参与的诸侯国一看,咱围攻人家的理由不充分啊,宋国人民有选择君主的权利,撤吧。临撤之前就坡下驴,承认宋文公公子鲍的合法地位。其实这就很扯了,你承不承认挨你们什么事儿?

三、

        公元前608年,日子过得挺快,乱哄哄之中,妫平国带着陈国在乱世春秋混迹了六年,这一年,陈国一直担心的事情又来了。楚国国君楚庄王带领郑国军队攻打陈国,同时乘机攻打宋国。晋国赵盾带兵援救陈、宋二国。陈灵公、宋文公、卫成公、曹文公和晋军在棐林会合,出兵讨伐郑国。

       在春秋序列里,最桀骜的诸侯国,先期,中期的非楚国莫属。这个貌似在中原地表之外的诸侯国,算是一个混不吝的角色,没有真正的朋友,谁也不愿意招惹它,当然,你要是让它不高兴了,你日子肯定过不安稳。

       楚庄王所以打陈国,无非是从陈共公也就是妫平原他爹妫朔那时候的梁子,楚庄王觉得陈国是自己可以修理的,所以就把陈国和宋国一起打。这也看得出来,楚国确实还是有许多军事势力的,当然,再配一个跟班的郑国,闹点事儿也不奇怪。有关郑国和楚国的那些事情,我在《他们的国.郑国篇》已经多有交代,故一笔略过。

       被楚国和郑国联合修理了一下,虽然没伤筋动骨,妫平国同学也是要脸的,也是有点脾气的,好歹不是还有过“新城会盟”么,转过年也就是公元前607年,陈国联合晋国,宋国,卫国攻打郑国。惹不起混不吝的楚国,对楚国的帮凶还可以动点粗,展示一下“肌肉”。

        当然,这种攻打对郑国而言,习以为常,如果楚国能救它更好,楚国不能救它,立马一个“华丽的转身”,投降晋国的怀抱求罩,无非是割地上供而已。

       到了公元前604年,也就是妫平国在位第十年,楚庄王又不高兴了,又看郑国不顺眼了,所以又派兵来修理郑国了。看到这里诸君是不是觉得有点乱,怎么一会儿陈国,一会儿郑国的。

        在《他们的国.郑国篇》里我详解了郑国这个国家中后期的那种软柿子状态,以及见风使舵,屡屡为求自保而转身的故事,所以,郑国在多数时间是这样的,楚国出兵修理它,它立马归楚,晋国发兵威胁它,马上投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郑国就这样在春秋里摇摆着活。

       晋国对楚国也打怵,不想与楚国直接交锋,而这陈国更不想招惹楚国,早就和对方签了求和协议,晋国也是一肚子气,好吧,你楚国打郑国,我不直接和你交手,陈国不是和你结盟了么,我攻打陈国去。楚庄王是谁,不是吓大的,你晋国不是打陈国吗,你尽管打,和我无关,我就不松口郑国了。

       有关楚国陈国议和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楚庄王和他的部队持续给陈国施压了,没法子了,“新城盟友”各顾各,自己又没有实力和楚国抗衡,只剩下一条路:“求和”。

       这个“求和”两个字内容却十分丰富。对陈国而言,“求和”就意味着一种屈服和战败,而战败了就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春秋的另类法则。所以,能让楚庄王接受的“求和”背后,就算不是丧权辱国,起码也是代价沉重。想一想陈国最拿手的不是制陶么?估计陈国的制陶精品,黄金白银,珠宝之类的大概没少给楚庄王供奉。

四、

       要说这妫平国也算是有点智商,觉得“新城会盟”名存实亡之后,就开始和楚庄王眉来眼去了,楚庄王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个乱世枭雄,你对我好,我也不能对你赖。当然,陈国这么做,自然引来了“新城会盟”的一些诸侯国的不满,有了不满,就可能上升到军事行动。

       所以,在后来妫平国在任的几年里,基本都是和当年的盟友交战。

       先是公元前公元前603年,晋、卫两国因陈国偏向楚国的缘故,出兵攻打陈国。

       到了妫平国执政的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00年,晋国荀林父率军攻打陈国。

       从上面简单的描述里可以看出,陈国的好日子基本过去了,在过去的数百年里,这个在春秋里相对走的平顺的诸侯国,已经开始陷入了无法回避的战乱。如果你一直跟看这个系列,你应当知道,从第17任国君到第一任国君,陈国走的一直很平稳,这个平稳期有数百年的历史,说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

       其实,从上面的描述你也能感觉到,这个妫平国确实不“安分”,当然这种所谓的而不安分也是被时代大气候,大形势所逼。就算他再无能,我想他内心也有一份治国理政的念想,只不过在乱世春秋,他只能面对。

       本身国力确实不行,所以在列强的春秋,只能跟着混,既然跟着混,就得找靠山,找大哥,既然“新城会盟”靠不住了,陈国也算权衡了利弊,跟着楚国这样春秋著名的混不吝强势好斗且凶狠的大哥混比较靠谱,这就是陈国倒向楚国的理由,别的不用多说,这理由足够充分。

      记得好像是哪一部电视剧里,老佛爷慈禧说过一句话:你们只看到太后佛爷的风光,内心的苦你们谁知道?

       别说,这话还真有一定道理,别以为龙椅那么好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坐在上面不那么简单。春秋的中晚期本身就是一个无序的年代,周天子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哪里还有闲心思去管什么诸侯国?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自己。

       所以,倒也没必要嘲弄妫平国同学。

       但是,尽管不嘲弄,正如我文前所言,这家伙其实是一个不太着调的国君,下面就进入他不着调的八卦野史阶段了,尽管是八卦野史,我也得郑重声明,并非杜撰虚构,至少是史书上有过记载的,不胡编乱造,是我完成《他们的国》这个略显庞大系列的唯一原则,但尽可能的写的不那么枯燥,更适应阅读,这也是对我的一种考验。

       事情的起因应当从公元前613年说起吧,具体的不能把时间固化的那么精确,也就是妫平国同学执掌陈国开始。

五、

       某月,某日,某个时辰。陈国的名门望族夏御叔办喜事,他迎娶的是郑国郑穆公的女儿,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当时在陈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而妇随夫姓,这位拥有如雪肌肤和美丽脸蛋的公主日后被人称做夏姬。

       贵族大户人家成婚,那就是大事儿,估计轰动陈都城。就算没有奔驰车队,起码马车队,嫁妆,贺礼一样都不能少吧?

       夏姬不仅生的美艳,而且好像还懂的吸精导气和采阳补阴这种高精尖的专业技术,所以尽管四季交替、年复一年,她的美貌不但没有丝毫的褪色,还越来越光彩照人,以致艳名远播。再简单点儿说,人家驻颜有术,不用面膜,不做瑜伽,也不节食,却活的年轻。当然,会不会采阳补阴,这只能呵呵了。

       有一点事实是,夏御叔原本也是一个相貌英俊的人,自打迎娶了这个媳妇,身子骨就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居然油干灯枯,十几年就挂了。这样一来,漂亮的夏姬美妇就成了寡妇。她把儿子夏征舒打发去贵族学校上学,自己整天倚门而坐,一副期期艾艾的样子。

       夏御叔的同僚孔宁、仪行父二人觉得不能让朋友的妻子陷入寂独寂寞的困境,俩人说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名言,经常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点山货,去夏姬家看看。”陪伴夏姬,和她畅谈人生哲理,体验云雨之欢,数百天如一日,风雨无阻。

       看到这里,你不要不耐烦:你小子原本说的是妫平国的事儿,弄出个夏姬当什么噱头?诸位千万不要急,下面就来内容了。

       这孔宁,仪行父也是两个不大着调的官,你赚了人家寡妇的便宜就赚吧,非要把这事儿和妫平国君王“分享”,妫平国听的眼睛都直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好吧,好吧,找个时间,我也去慰问一下。

       公元前600年的一个美好的夜晚,妫平国带着慰问品和孔、仪两位股肱之臣,一同来到了夏姬的家里。刚一进门,送温暖的领导就被风情万种的女主人所吸引,两人对峙间,妫平国同志早已经方寸大乱,什么一国之君,剩下的就是干柴烈火,如狼似虎了。

      这事儿《诗经》里可有: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大家都是文化人,我就不笨拙的直译了。

        ……(此处省略600字)

        妫平国和孔、仪两位结成了御美妇夏姬联盟,不理朝政,轮流享乐,甚至在庄严的朝堂上互相拿着夏姬的花内衣取笑逗乐,追逐打闹。正直的大夫泄冶实在看不下去朝堂上挥舞内衣演戏的诸人,规劝妫平国道:

        你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做事情百姓可都看着,这真的好吗?

       妫平国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宁和仪行父,把后两位大臣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在前者的默认下,他们以干涉别人私生活的罪名把多管闲事的泄冶处死了。

       世间事,都有个度,玩过了度也就离死不远了。

       公元前599年,君臣三人又到夏姬家里去寻欢作乐,正巧夏姬的儿子夏征舒也在,三人和夏姬倒也不忌讳,还是旁若无人的打情骂俏,气的夏小伙子脸色发白。酒过三巡之后,妫平国“夸奖”夏征舒道:“我看你长得很像孔宁和仪行父啊,不错不错。”孔宁和仪行父连忙摆手:“哪里哪里,我看他英武俊秀,很像国君您啊。”三人互相嬉戏,哈哈大笑。血气方刚的夏征舒本来就对不守妇道的母亲不满,憋了一肚子气,这时又听到三个老混蛋公然拿自己开涮,骂自己是杂种,哪里还能忍得住,于是铁青着脸拂袖回屋。

       三个喝的醉醺醺,寻欢作乐完毕的君臣,打着幸福的饱嗝,走出了夏家,准备回去,走到马棚,醉眼惺忪的看到夏征舒一脸怒色,拎着把弓站在那里,三个人还以为人家是热情相送呢,还想客气寒暄:这人生太TM美好了,玩成这样还有人相送。哪里知道夏征舒咬牙切齿,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一口气把妫平国同学近距离射成了刺猬。

       另外两位酒早就吓醒了,跑吧,一口气跑到楚国了。

       就这样,妫平国同学一生就此结束,这是他执政的第15年,死于非命。

       呜呼,叹息掩卷:

       风雨陈国本飘摇,又逢君王不着调;
       荒淫终至杀身祸,祸水是谁天知道。

      天知道,地知道,昏君无道终有报。凤飘摇,雨飘摇,乱世春秋谁不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2 08:49 |只看该作者
跟着闲散老师长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2 08:50 |只看该作者
今天能上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0-22 18:18 |只看该作者
也来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0-23 08:55 |只看该作者
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好像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到处是战争,狼烟四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