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hsb.tjbhnews.com/html/2016-11/09/content_8_2.htm
花莲这地方不仅山清水秀好风光,更是吃货的天堂。
初来台湾的早几年,一直在台北工作,租的小套房厨房极小,只是摆设,架了张桌子冒充“老外”。所谓老外,指的不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某饮料的广告台词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口耳相传成一景。广告词是这样说的:三餐老是在外,人人叫我老外。××果菜汁,今天你喝了没?
台北生活步调太快,人人都在忙着赶路,上班族几乎都是外食部落居民。台北也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各国的美食生根发芽,只要怀着一颗吃货的心去寻,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车如流水马如龙,天涯何处是归鸿?始终不习惯台北的快节奏,回到花莲后才知道,“慢活”也是一种态度。
每天在虫鸣鸟叫声中醒来,不疾不徐地洗漱完毕,骑着车优哉游哉地去吃早餐。一路遇见的,没有行色匆匆的,熟与不熟的,都会在微笑道早安后擦肩而过。
德安一街有一家早餐店,老老板是山东大汉,就身材而言并没有大汉的高壮,大嗓门却是特别典型。八十几岁的人不管哪个顾客进门,他总不忘寒暄几句,旧雨新知都自来熟。年轻的时候跟着老蒋撤退来台,退伍以后开的店。他说:慰以乡食寄离情,散落各地的同僚们多个聚会的地儿。
老老板年纪大了,儿子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接了班。尽管耳濡目染成长于那个环境,老老板还是不放心儿子的手艺,风雨无阻每天必去指导。他说:面食想要做得好,机器代替不了人工。空气的湿度,发酵的时间,是直接影响食物美味与否的关键。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旁人打趣:老爷子这是唐明皇上身呢?
老爷子笑嘻嘻地回:差不多就那意思,美人和美味都不能辜负。
前年,老老板走了。老店罕见地关了一个月门,老爷子在的时候怕老客人找不到地儿吃,坚持365天不打烊。再去时,小老板说送老爸回了一趟老家。落叶归根是很多老兵们的梦想,有的已经如愿,有的还在路上。
老店盖在一个铁皮屋里,地方不大,工作台和用餐桌略显逼仄。有人建议小老板换个新地方,小老板说:习惯了这里,换新屋老爸会迷路。那些老伯伯们也会找不到地儿。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小老板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老爷子的工匠精神。小老板不分店不加盟,坚持每天现做现卖,没有了明天请早绝不外调。
说到台湾特产凤梨酥,排队都买不着。台湾很多百年的糕饼老店也是非常坚持,只接受现场排队购买,怕数量一旦庞大起来品质控管不过关。赚钱固然重要,可远不及把最好的新鲜美味送到顾客口中更为首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