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7-1-27 09:02 编辑
大概是1月14日,我大学同学群里,当初我班的辅导员刘卫东老师,给大家发了一段音乐视频,是一首儿歌《快乐的节日》,歌词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刘老师建议大家把这段视频放给父母长辈看看,他们一定很高兴,一定能勾起他们美好幸福的回忆。还用给长辈看?我班同学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我们看这个也是感慨万千,年华似水流啊。
年过花甲的刘老师还建议大家,多晒太阳,多唱歌。我说,可以啊,反正这两样儿都不用花钱,容易做到。就在当天晚上,从不在微信朋友圈发东西的我,在网易云音乐注册了一个私人电台,名字叫“与青春有关的歌声”,灵感来自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个冯小刚的原型冯裤子,越想越可乐。
要不咋叫心血来潮呢,十几天里我边录边发了三十来首老歌翻唱,亲戚同事朋友里,居然培养了几个粉丝。我姑姑的女儿佟玉洁,以前从没听过我唱歌,听了以后向我发来美好祝愿:希望你给大家唱更多好听的歌,歌声传遍……朋友圈。唉,太小瞧我了,我的歌声就不能传到朋友圈之外吗?
我唱的那些老歌,同龄人或是更老的人喜欢听,越年轻越没有共鸣,有个二十多岁的人竟然说听不懂,唉,没办法,代沟啊,其实他们喜欢的歌,我也听不懂。
就在昨天上午,我跟六星文工团的神经团长说,我想弄一台个人演唱会,题目想好了——“贺新春老哥唱老歌”。
“老哥唱老歌”是那个又爱健身又爱唱歌又爱写诗又爱作文的六星版主翰林探花在我的一个帖子中的回复,说的真是一语中的。那天我在网上查一首老歌《相思河畔》的资料,发现这歌1962年就在台湾流行了,比我还大4岁。那个年代,大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喊得正响,没想到台湾人民还在卿卿我我地唱情歌。
对于唱歌,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是实力派,也不是偶像派,连苹果派也算不上。有人还对我提出了批评,说我唱歌时咬字太“狠”了,欠圆润。我解释,谁让我大学时上的是中文系呢,看每一个中国字都亲切。我甚至不大愿意在歌厅里唱歌,我宁愿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家里像谍报员一样戴上耳麦,唱那一首首经典的老歌。用醉笑的口气说:哥唱的不是歌,哥唱的是寂寞,是青春,是怀旧。
感谢神经的制作,感谢神经和馨香的精彩主持,感谢舞婆娑容现代和怀旧于一炉的海报,感谢六星娱乐这个团队。
1月27日除夕之夜(也可能提前到腊月29日),酱油与各位相约六星舞台,暗号:不见不散。
演唱会链接:
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5744&extra=page%3D1
演唱会文字版:
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5799&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