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某位老师写手写过很长的个人日记,大体是自己的个人感受,却和教育无关,我就不明白了,作为教师,如何研究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教育日记便是一个有效的法宝,可是我们不得不又回到原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的学习意识谁来唤醒?教师的职业倦怠谁来缓解与抚慰?这些问题不解决何谈教育日记?请问教师连教案都懒得写,你又怎能奢望他写什么教育日记啊?所以,侦破大案要案的事还是留给外国人吧,比如,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尴尬:上课或考试时间过半,教室后面便会有人(差生)懒散的、漫不经心的呼道:“老师,我要上厕所!”仿佛身处餐桌正欲品味美食,此时飞来一只苍蝇,让人大倒胃口!
其实,学生大都无急,“厕所”只不过是他们在学校的“避难所”——避的是老师讲课给他们带来的灾难;“厕所”是他们在学校的“乐园”——在厕所里可以吸烟、打闹、无所顾忌的说笑抑或与同类密谋,更是在一去一回的过程中体会无限轻松与自由自在的那份惬意!“厕所”是他们在学校的一张“王牌”——试想,老师你管纪律、管卫生、管学习你还能管我上厕所啊!所以,屡试不爽!相反,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听不懂讲课的苦闷、是老师同学鄙视的目光、是慢慢长课坐在冷板凳上的煎熬、是找不到任何自尊和自信的卑微!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而苍蝇蚊子寻臭觅腐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使命感、敏锐的职业素养艰难而执着的研究并教育着差生,并追根溯源找到了差生之所以差的一些原因。作为普通教师我们面对差生更是头疼万分,不用说差生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差、也不用说行为习惯散漫、玩手机、打架斗殴、吸烟喝酒、逗试女生。这若干项中,就一项问题想要帮其改好都要牵扯老师大量精力,更别说班上会有若干个这样的学生,除了这样的学生还有好几十人等待老师去教书去教育,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在哪啊?退一步讲,就算老师时间和精力都有,可是我们又怎能与“苏老”相比呀,教育方法从何而来?教育艺术从何而来?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敏感从何而来?归根结底我个人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首先应该是我们的淘汰式、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题目太大,本人才疏学浅也说不清楚;其次,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尤其妇女文化素质偏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准妈妈们能做到“先学而后养”吗?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好妈妈等于一百个校长”。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差生问题而是母亲问题,如何改观这恐怕就是社会问题了。再次, 转了一个圈子我们又回到原地,那就是我刚刚说过的不能与苏翁相比的读书问题,我们不读书,我们原地踏步,我们停滞不前,我们该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啊?更谈不上教育好差生了!这也难怪厕所比宽敞明亮的教室更具吸引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