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3-6 21:23 编辑
(一) 友吐槽,一早为儿子备好早餐,指望他快吃完去幼儿园。五分钟过去,小爷儿一脸茫然,十分钟,继续发呆,十伍分,还在若有所思。友忍不住了:“别吃了,把桌子擦干净。” 回过神的小爷儿开顶:“为什么要听你的?为什么要听你的??”
为娃起早贪黑,鞍前马后的她彻底被激怒,老娘不干了:你可以不听我的,你去外面闯荡啊,不想我管,我还不想管呢。摔门而去。 她在微信里求良方,求领走。我说,咱们交换吧。同为五岁孩子他妈,这画面再熟悉不过。顶嘴,顶死你。在一篇名为《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文章中,作者说,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过去,我们天经地仪地认为“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自独身子女政策以来,父母长辈对着一个孩子,他们从小与父母平等对话。在他的意识里,大人能做、能说的,他也能。据说这将是民主进步的一个契机。好吧,时代在进步,我们除了忍耐、引导,别无他法。
(二) 去年年底,小区换路灯,小二开始对电线感兴趣。从此低头走路多了一种乐趣,捡电线。一小段一小段,都宝样地带回。电视柜的旧电源线,被一股脑拉出来,特别那套音响电线,金属小接口,不准插电源,就一条条往抽屉缝插。书柜的旧电脑主板,n多哥哥小时候照片,打不开,也舍不得扔。他寻宝似的搬出来,刀起线落,那么多小排线,满满的爱啊。工具包从衣柜被翻出,指钳锉刀眉夹扔一地,包里的小塑扣插满电线。某人回来,得意地展示,爸爸,看,我的宝贝。
小二太能翻了,什么东西要被他看上,离毁灭就不远。曾为一盒糖把老人房衣柜翻个底朝天,用他的话说,翻箱倒柜总会找到。不是不给他糖,吃法不对。瑞士小方糖,一口要吃十粒,嘴不包满不算吃。后来,为找扁桃仁,口出豪言:我要把地球翻遍。哥哥听到乐了:看来给个支点,你也能撬起地球哦。
不管撬不撬地球,但别人确有雄心。在爸爸的指导下,己认识了地线火线零线。一天,把所有电线摆客厅,站中央深情地对我说:妈妈,长大后我要当工程师。
(三) 我们的日常程式,放学回来,备好水果,他呆客厅,我进橱房。有什么需求,他大声说,我高声应。这日他问,见字怎么写。告诉笔顺,便没时间理会了。
吃完饭,某人去瘫沙发。米白靠垫上,赫然歪着五个字:朋友明天见。生怕那几字跑了似的, 外围一个大框框。下面还陪几道算术题。
可怜的白垫子。好吧,我算见到某人小时候了。当然,那时没沙发垫,他只有泥地泥墙大木门,连厕所墙也不放过,画了“鲜花又一朵。”他也没圆珠笔,只有公社扔掉的袋装过期颜料。但他有耐心,有爷爷留下的旧毛笔。颜料兑水五颜六色,画画,写毛笔字,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不得不佩服遗传二字。
邻居在微信里晒女儿: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两颗。与小二同年同月的小姐姐,己经换牙了。光阴果真似箭,五年时间“嗖”一声就过去了。我现在就爱看他的小白牙,照像也总让裂开嘴笑。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便不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