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道场。
我喜欢这句话,尽管我还不大清楚道场的真谛。祈福、度亡,还有许多道场。好象也不只是佛教有,道教也有。伊斯兰教也有的。圣地麦加一年一度的集会,可谓壮观。
我知道,藏历的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大昭寺法会,真是对灵魂的一次震慑。那悠长、苍凉、浑厚的长号,在雪域高原响起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神圣、庄严?教徒一步一磕头,跋涉数百公里、或上千公里的路程,那是怎样一种虔诚?信仰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若干年前,我曾经去过普陀山。那个年逾八十的老主持匍匐在观音下时,他的心灵在呼唤着什么?木鱼、小鼓,香烛缭绕里,那一个个盘腿打坐的尼姑、和尚苍白的面色里宁静着什么?
几年前,我的一个作家朋友写了一部小说《爹种地我参禅》。他把电子文稿寄给了我。他曾经无数次去寺院里小住数日。与那些佛家子弟一起吃斋饭,他说,磁勺有节奏的清脆,如同洗涤心灵的音乐。
心在修,性需养。人生处处是道场。
我有三个熟悉博客朋友,都是佛家弟子,“如你如我”、“吉祥”、“天马行空”,我喜欢读她们的博客。也许,是更希望与佛结下一点缘。
我很早就买了一本佛教经典《五灯会元》。那大概是在书店里只有少量品种的书可以出售的时候,如毛泽东选集、鲁迅的书什么的。因为毛主席曾经说过《五灯会元》,还让姚文元读,写心得。所以,迄今,那本书也也买了四十多年了。那大概是我最早的与佛教接触。因为经常看朋友的博客,也就想重新再读读那本书,在书架上翻找了半天,却不见踪影了。最近与一个朋友相见时,他才告诉我,那本书是他借去读了,又转借给另外的一个人,至今未还。我笑了。你若不说,我恐怕还会惦记着找呢。于是,方便的时候,便想再买一本。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其实也曾经是我们的国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代吧。我们的文庙也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最终也没有形成一种宗教。中国这个民族很怪。
最近,看了“红泥小炉”的一篇博客《贵族》,觉得中国也缺少真正的有教养、学养的贵族,如同英国的绅士。其实,中国的“士”,也是应该提倡的。士的精神、品格。直至形成一个士的阶层。你是否可以从钱学森的身上,读到中国“士”的遗风?
晚年混迹博客,觉得博客也是一个道场,修身、格物、齐家等。人生,重在修炼。我曾经被三次列为“黑名单”。一次是被“同志”的一个博客圈子。我其实也没有加入那个圈子。我多年的朋友,也是南方一个刊物的副主编,现在成了“同志妈妈”。我说,我理解“同志”,却很难接受,因为我不久前读过的一本小说《上帝的孩子》(先前,我说错了,说成《他们》了。先后时隔不久读过两本美国小说,我搞混了)。另一次,我刚刚退出一个圈子,便马上被列为黑名单。当我返回去看那个圈子时,却已经永久关闭了。其实,我经常接到加入某某圈子的邀请,只要有邀请,我大抵也不会拒绝,便从自己的圈子里排序置后的退出一个,再加入。最近,我又被一个圈子列为“黑名单”。对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许多事,我都不会在意的,我想,人家总是有理由的。我倒是会经常想起一部二战经典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融入道场,修身养气。是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