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晴
早就听说鹞落坪有个“十里画廊”,可就是在百度地图上找不到踪影。这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十分引人。上网搜索,全国叫做“十里画廊”的地方还真不少,经过仔细筛选,才找到几篇有关鹞落坪十里画廊的文字,但这些介绍都很笼统,只说是看见水库时就走到头了,很难确定具体的方位。
问了汪老板等人,我们得知“十里画廊”是顺着往右前方的公路,到包家乡的方向。具体在哪儿,几个人都说不清楚。而我在锻炼时,往公路右前方走过一段,那边景色优美,公路顺着山谷蜿蜒,两面都是山峦,溪水潺潺,植被葱葱,还有一个堤坝闸门,堤坝上下都是山溪,因此我误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十里画廊”。
就这样,我们开着车顺着这段公路缓缓驶去,看见一处可以接近溪水的巨石,便将车停在路旁,大家纷纷跑到巨石上,兴奋地观赏着眼前的美景。山谷由南向北蜿蜒伸展着,山溪也顺着山谷回转曲折,怪石嶙峋,青山倒映,溪水时而奔腾,时而平缓,一刻不停地向低处流去,清澈的溪水让人不禁想起大别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就是一座宝库。我们待在巨石附近,甚至有些不忍离去,但这里究竟是不是“十里画廊”,还需要求证。要说它是,这儿的山山水水真的像图画般美丽;可要说它不是,似乎距离上太短。于是,大家重新上车,向前探索。
看看里程表,差不多也行驶过不止五公里,没有我们期待中的十里美景,途中又遇到一稍大点的水库。我们找了个路边空地停车,来到水库边。在几乎无风的天气里,水面十分平静,偶尔一阵让人察觉不到的轻风吹过,在侧射的阳光照耀下,水面跳跃起时有时无的点点“火花”。这是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它让我们想起九寨沟的火花海。我们在此作了短暂的逗留拍照,可以肯定这里不是网上说的“十里画廊”走到尽头的“水库”。为了寻找真正的鹞落坪“十里画廊”,我们还得继续往前。
公路边出现了个小村庄。这给了我们询问的机会,于是赶紧去打听一下“十里画廊”的情况。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十里画廊”还在前面,大约离这里还有六七公里,还说看见一座往右的石桥时,左转便是。果然,十几分钟后,我们看见了右前方公路上的那座石桥,便往左转,这等于下了公路,只一条通往村子的水泥小路,两边都是低矮的菜地或茶园,根本无法错车,假如对面来车,必须有一车倒退避让。我硬着头皮往前开车,几百米后,路到了尽头。有家农舍里走出位大嫂,说是前面没有路了,要想去“十里画廊”,必须花十元钱,把车停在她家门前的空地上。事已至此,多说也无益,十元钱是小事,“十里画廊”究竟在哪里却是大事。
按照大嫂的指引,我们沿着一条小径,在菜园与树林间穿行,身边不远处是低洼的山溪,也是山谷较为开阔的一段。“十里画廊”的十里究竟从哪里算起呢,这么盲目地走下去,何时是个尽头?大约又走了一里路左右,对面过来一位女游客,正对着山谷溪水处喊她那顽皮的老公。问了之后,方知十里画廊就在前面没多远,而他们也是觉得跑得太远,不愿意再深入,中途便转折回了头。
既然来了,怎样也要见识一下吧,但到底能走多远,还要看看情况再说。说话间,山溪变成了一个蓄水区,一道闸门横在山谷里。“水库!”大家都叫了起来,这才真正是人家游记里提到的水库。同时我也恍然大悟:人家是以“十里画廊”另一端为起点的,所以是“看见水库就到了尽头”;而我们则是从水库出发,往另一端走。
可是,过了水库,路变得更加难走,小路变成了一道小水渠窄窄的堤坝,走起来感觉像走在墙头上,以致于后来对面来了人,大家还要互相扶着面对面地一起转身,才能将身子换位错过。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十里画廊的景色才展现在眼前。这里的山谷更加开阔,溪水也一改奔腾直下的态势,在山石间变成许多涓涓细流。只是不敢想象,这就是著名的鹞落坪“十里画廊”?这样的路,让游客怎么游玩?可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原生态吗,不就是没有开发的原因吗?要是开发了,肯定会修路,至少不会这样“走墙头”;反过来,如果开发了,也就不会像这样随便出入,肯定门票不菲的。
两位女士实在受不了这样“走墙头”,便表示不再前行,我们俩男士让她们找了个阴凉地儿休息,把背包交给她俩看管,只拿着相机,一前一后地继续着“走墙头”。之后,随着水渠转入山洞,“走墙头”的艰苦宣告结束,继续前行的小路转变为一段山间陡坡,接着又是穿越密林间的荆棘小道。抬头看,陡坡上的山岩犹如巨大的石壁,刀削斧劈似地整齐,石壁上长年累月被大自然雕琢的纹理,如同岩画一般。斜对面,一座高峰突兀,乍一看似有飞瀑倾泻而下,仔细观察,却没有一滴水,难道只这是瀑布的痕迹?我们带着疑虑,却无法得到印证。想到留在后面的女士们还在等我们,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后,折回头,与她们汇合。快遇到她们时,我惊喜地发现了旁边有野生猕猴桃,手指粗的藤枝在一棵树上攀援生长着,枝叶间还挂着尚未成熟的果实。由于实在够不着,我们只能拍了照片作记录,后来才知道,这样的野生猕猴桃,在鹞落坪非常多,据说在秋季里,别说是当地人,就是游客,都可以在山上采摘到很多。我们把这一发现,与两位女士分享,她俩也跑到猕猴桃藤树下看稀罕。此行虽然没有穿越“十里画廊”,却在短短的一段路上,感受到了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奇妙。
回程中,大家商量着下午再来“巨石”处乘凉消暑,尽管鹞落坪没有外界那样高温,但下午最热的时刻,室内温度还是会超过26度,若是坐在树荫下水边的石块上,一定很惬意。实际上,当我们午饭后来到这里时,已经不像上午那样阴凉,山溪边的石块都被太阳晒得滚烫,溪水也不再那么冰凉,只能找个有树荫的石块休息。由于有水,又有山谷里阵阵凉风,体感总体上还舒适。只是我一时好奇,脱了鞋袜,站在水流间冲凉拍照,忘记了激流的危险,没听大家的劝阻,一心只想涉水到对岸,不料脚下一滑,身子歪倒在水里,左腿被石头磕伤出血,左手拿着的手机也浸了水。这下可闯了大祸,我赶紧上来,把手机后盖打开,取出电板,用干衣服擦去手机上的水,然后放在大石块上晒;湿淋淋的衣服,也只好脱下来拧干后贴在石块上晒浑身脱得只剩下个裤衩,,就像《西游记》里取经回来的途中过通天河时落水而晒经书的师徒四人,其状之狼狈可想而知。
这一意外,不但扫了大家的兴,还让大家跟着担心。一是担心我的伤口会感染、难愈合,二是担心手机浸水后难恢复。回到林海人家,赶紧上网查询手机浸水后如何处置,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大都说一不能晒,二不能电吹风吹,要把手机放进大米口袋里过一天一夜,让干燥的大米帮手机吸潮。老板娘则说,有次汪老板的手机洗东西时掉进溪水,回来发现手机不见了,跑回去找,这才捞起来,结果放在太阳下晒了一天便恢复正常了。我们对此半信半疑,觉得还是赶紧找人修理才靠谱。可是,鹞落坪是偏远山区,别说这里,就是三十公里外的来榜镇,都不一定找到修手机店铺,只有到岳西县城去,才能找到可靠的修理店。同时,大家觉得我的腿伤也需要找医院处理一下伤口,虽然不是什么大伤,却也不可大意,以防感染。于是我们决定次日上午去岳西,这才又多了额外的来回一百多公里的山路行驶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