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星期二,晴
自从来到鹞落坪后,我们所关心的几个城市一直处在极端高温中。上海多天来始终持续40度高温不说,就连地处江淮之间的合肥,这几天也是39-41度的连天高温,这在合肥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我们一直动员“毛驴群”里住在合肥的另外两家赶紧来鹞落坪避暑,可是其中一家的女主人在东北迟迟没有回去,陈姐一家也事出有因,无法抽身。直到今天,陈姐他们才敲定,打算明天(周三)来鹞落坪,这样,我们便与汪老板商量给他们留间房间。周一以后,客人陆续离开,原本爆满的农家乐稍稍缓解了些,此时的房间已有几间空闲。
在鹞落坪一日三餐的农家伙食,其实也不那么难吃,只是有时觉得花样少些,或者营养缺些。米饭自然是管够,有时还有大锅灶的那种锅巴。可是菜肴毕竟受到些限制,或者说,荤素不够均衡,有时四菜一汤里,几乎全是素菜。虽然菜里油很多,但那种油腻并不是我们希望的;有时四菜里会冒出俩荤菜,让我们怎么吃也吃不完。菜与汤味道偏淡,倒是符合我们年纪大的人低盐的要求,但有时也淡得太不下饭,只好配上自己带来的肉酱或辣鱼。荤菜几乎以肉为主,不是红烧肉,就是炒腊肉。本地的黑猪肉红烧起来很香,可太肥,几乎看不到瘦肉;炒腊肉看起来不错,肥肉切成薄片,透明的样子,吃起来很解馋,但终究肥肉太多,不宜多吃。荤菜吃不完时,一方面担心会让老板娘觉得给我们的菜太多了,下一顿菜会减少;另一方面还担心吃剩的肉被回收,与他人餐桌上剩的肉一起,配上素菜做成下一顿的菜,多不卫生呀。这是个无奈而无解的方程,总不能因为这些,就过量地吃肥肉。这些评价,看起来像是吐槽,实际上开农家乐也是众口难调,我们的感受只是从自身出发,并非所有客人都这么认为,所以只能是一种片面的解读,不能作为对农家乐评判的标准。
为了弥补营养不足,我们除了每天会喝些自带的牛奶外,朋友夫妻俩还跟老板商量着加菜。他们先后加了一只豚鸭,一只母鸡,还自己跑到肉店买了一大刀肉,除了肥膘送给老板娘熬油外,其余都做成粉蒸肉,借老板娘的竹匾,晒了大半天太阳,最后放在冰柜里,分几次蒸吃。豚鸭和母鸡都是每次只烧半只,请老板娘做成汤,汤的味道不错,肉也鲜美,只是老板娘习惯把水放得太多,喝汤喝到肚子胀。好在陈姐他们明天会来,这样六人吃远比四人吃要均衡些。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晴
一大清早,我们就在微信上关注陈姐他们出发没有。他们也确实起了个大早,六点四十分便已经在路上。合肥到鹞落坪比芜湖过来近一百公里路程,顺利的话,上午十一点前就能到达。这一天我们四人哪儿也没去,甚至连附近的山溪都没去玩。早饭后,大家就在饭厅里打牌,一边打,一边等着陈姐他们的到来。
陈姐家先生姓王,退休前是某企业的领导,所以我们总爱喊他王总或者王领导。他俩年纪比我们略大,但王总是驾龄几十年的老驾驶员,车开得非常生猛,按他自己的话说,即便是限速20公里的县道山路,他也会开到60公里。山里除了有段路有雷达测速外,几乎没有监控,所以,开多快全凭自己把握,只要安全性没问题。
打牌是一种消遣,在我,几乎是不打牌的人。因为这里只有四人,所以大家都凑合着玩“掼蛋”。对于我们来说,“牌技”几乎谈不上,全凭摸到手的牌好坏,所以输赢都只是碰运气。好在我们只是为了玩玩,也不怎么出声,不像有些客人那种来钱的玩法,输赢起来吵得山响,整个饭厅都要爆炸似的。
陈姐他们终于到了,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牌,出门去迎接他们。当王领导把白色朗逸停在林海门前时,大家一起上前欢迎,帮他们拎包上楼。之后大家互相赠送些各自的零食水果,王领导还给我带来无糖的椰子原汁。他们也带了些西瓜来,而我们为了迎接他们到来,早上特地买了两个大西瓜。这样,几天的西瓜便不愁没的吃了。
多了俩人,肯定要六人一桌吃饭,可到了上菜时,却发现只有五菜一汤。要不是有自己加的豚鸭汤,还真不够吃呢。问了老板娘,回答是“汤算一个菜,一人一个菜,所以是五菜一汤”。这种说法,我们有点难以接受,因为我们四人餐一直吃的是四菜一汤,甚至有时会给我们五菜一汤;我们还看见两人餐的一般都是三菜一汤,为什么六个人反倒只有五菜一汤。但大家都知道老板娘最抠门,跟她说没用,便在后来遇到汪老板时提出至少保证我们每人一个菜,做到六菜一汤,不然我们就分开两人一桌地吃,看你们给几个菜。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式的“抗议”,肯定不会真的分开来吃,但汪老板见此,自己也说不过去,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