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汽车站,就在那段古老的城墙内。无论进、出榆林,你都会深深感受到这座塞外名城的悠久历史。我们在车站前包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前往榆林城北五公里左右的红石峡和镇北台。
穿过门楼,拾阶而下进入红石峡时,顿感神清气爽。对岸有一处瀑布飞流而下,水击声响,汇入两山虎峙中的清澈河水。黄土高原不多见的茂盛树木,将众多鬼斧神工的摩崖石刻掩映其间,神奇诱人。一路赏玩,或小心翼翼地行走于洞内,或颤颤惊惊地转过悬空石阶,或赤足漫步于河畔的沙滩,或于山坡亭台中小栖,而走到对岸则须经过一座高渠流水的长桥,这一切都那么富有情趣。
据悉,分布两岸的石窟内原有众多的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尽管如此,红石峡仍不失为一处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峭壁上那错落有致的石窟古刹、摩崖石刻,以及高坡上的水渠、蜿蜒起伏的长城残垣,构成了一幅塞上古朴幽静的优美图画。
这里曾是“秦时长城汉时关”,也曾是宋代西夏政权的屯兵之地。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唐龙曾“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三边总制也曾在此谋划收复河套大业。赏今怀古,不由生出万丈豪情。
离红石峡不远的镇北台,远眺可见其依山据险,巍峨、挺拔的雄风。与山海关、嘉峪关齐名的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为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号称长城第一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镇北台形如塔状,共分四层,整座城台全部由青砖砌成,各层亦有垛堞围墙。第二层向南开有一券拱门,仅此门可上至台顶。登上台顶,方圆百里的景物尽收眼底:古长城以北是万倾沙海,连绵起伏,一片黄色。而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却绿树成林,这里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即将形成一道绿色长城。
紧挨镇北台的北面又有款贡城,是当时蒙古族同明王朝官员办理各项交涉的场所,现在仍清晰可见遗留的部分土墙。触景生情,往事已然逝去,古台雄风犹存;想当年金戈铁马,看今朝已换人间。
返程没有走来路,而是另走一条小路。这条山边小路一直有欢快歌唱的小河相伴,沿河尽是数百年的老树,苍老的树干上枝叶茂盛,生机盎然。
回到榆林城后,我们径直寻到戴兴寺。戴兴寺位于榆林老城东面的驼峰山上,从山脚到戴兴寺,沿途是古城的老巷。这是原汁原味的、具有榆林特色的古老街巷,依山而建,巷窄坡陡,两旁均为青砖垒就的高墙。深巷回环曲折,屋檐凌空而起,老墙老屋砖瓦斑驳。
戴兴寺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创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光绪八年(1882),均曾重修。戴兴寺已经五六百年风雨沧桑,全寺布局依势向西,错落有致,建筑古色古香,引人入胜。整个寺内除了我们两人,不见其他游客,未闻凡间事,惟听诵经声。
站在驼峰山上俯视榆林城,风格迥异的新、老城区在布局上可谓泾渭分明。近看山下处于城市东部的老城区,古街旧巷,窑洞老屋,承载着榆林辉煌的过去。远眺地处城市西部的新城区,道路宽阔,高楼林立,展示着榆林繁荣的现在,也预示着榆林更加美好的未来。
游完几处风景区后,我们的游览重点是榆林古城。榆林是我国著名的沙漠城市,古代军事重镇和蒙汉贸易交往地。古城建于明代,曾多次修建,城池坚固雄伟,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古城墙大部分尚存,城内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不愧为塞上明珠。
我们漫步走下驼峰山,来到榆林老城的中心——南北大街。位于南北大街中心点的星明楼(陕北最大的全木结构古建筑)与北大街钟楼、南门口万佛楼等,形成古榆林全城的中轴线。这几座古建筑保存完好,加上老街旧铺,榆林城的风华旧貌清晰可见。流连其间,赏楼观景,怡然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