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 1
|
清明杂说(1):由来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10-2-18 21:43 编辑
清明,原为天地清明之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因为一般在农历三月,所以又称为三月节,伴随有插柳的习俗,又称插柳节。因为在这一天,大家都出去郊游,因此还称为踏青节。因为有纪念介子推的典故,又称为禁烟节。旧俗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为“鬼节”,所以清明又是鬼节之一。这个节气在阳历一般为四月四、五或六日。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古代又叫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快饿死的时候,其随从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烤熟后让他吃,救了重耳一命。重耳成了晋文公后,却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经人提醒,重耳才心中大愧,感觉非常的对不起老介,便马上派人去请;但此时,介子推早已背负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重耳为了逼他出来受赏,以了却自己的愧疚,就放火烧山,企图逼他出来,没想到老介性格倔强,宁死也不露面,就这样与其母亲一道抱着一棵大柳树被烧死。重耳见状伤心万分,为了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下令以后每逢这一天全国都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来以示纪念,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篇》:“春风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的这个节气主要是修田畴的农事活动,与现在的风俗没有关系。《荆楚岁时记》上又说,清明这一天会有疾风暴雨,为了安全其见,实行“禁烟”,不烧火做饭。在汉代有规定,清明节的前三天为寒食节,到了唐宋时代,又变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从唐宋交接之时起,这两个节日开始混为一谈了,并且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 在唐代清明节是欢乐的一天,与悲伤没有一点联系,另文在说这个问题。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又《析津志》记载:“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自前明以来,此风久革,不复有半仙之戏矣。” 这个烧纸祭祀,从它一出现就是作为恶俗(“坏礼”)来记载的,五代史上说,“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这里简单在介绍一些“墓祭”与“野祭”。据《吴越春秋》上记载:“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于会稽。”可见,墓祭起始于王公贵族,至少从夏代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汉魏又被推而广之,上面说了“野祭”起于五代。 古代清明节有三大体育活动,分别是蹴球、荡秋千、放风筝,其他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赛龙舟,还有拔河等活动,另文详述。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