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井冈发图嶂石岩,勾起我的回忆,发2009年去的旧文以策应
================
春游嶂石岩
山外已入夏,山里春才到。山里山外的季节总要相差一个月吧?
巍巍太行,横亘于华北平原西部,绵延数省,故有扼太行而得中原之说。当年八路军据太行而抗战,可歌可泣,使得太行之英雄气直冲斗牛。而太行独特的地貌造就了数不胜数的自然景观,由北而南,如一串珍珠熠熠闪光。春末夏初,有战友相约,去河北赞皇嶂石岩游玩,欣然相从。于是,越石家庄,绕赞皇,直奔嶂石岩。时近11点,淅沥呼噜吃了一碗面条,整装上山,车停纸糊套景区之槐泉寺广场。嶂石岩,曾来过多次,而最早的一次,上山之路,早无印象,此次,我倡议(当然也有私心),寻找最典型的路线,做一次艰难之旅。随行三位战友是第一次,当然我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他们是有备而来,换上旅游鞋,貌似登山状。于是,顺坡路鱼贯上山。
鱼石画屏
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一巨石訇然飞下,天降神鱼于斯,惟妙惟肖,红色身躯于此沉寂有年,沉寂却不甘寂寞,独自悠哉悠哉,山涧之中悠游来去,直到为人发现。鱼石是一高约6米、长达20米的巨石,巨石沿层面裂开,裂面平整。裂面上呈现出多种天然花纹,或飞禽,或走兽,或抽象作品,朦朦胧胧,或全都非也,酷似鱼鳞斑斑片片,纹理分明。鱼形裂于风中,鱼眼嵌于头部,鱼嘴努向山谷,若期溪水奔泻;鱼尾似在摇摆,动感极强,像极了翘首欲跃龙门之态。
走近去,与鱼石相伴,欲遨游于虚空之中;又想与鱼石一道,潜泳于大海之中。看那鱼石,盎然而灵动,蓄势而待发。如画般的鱼石,逼真的造型,全为自然而造。环绕着鱼石,人在画中,画在鱼中;人在走动,鱼在游动;人在鱼腹,鱼在我心。人鱼皆在大自然的巨大画屏之中。真想骑上鱼石,长啸腾空,跃上龙门,与大自然合二为一。沿路上,还有很多镶嵌在小路上的化石片段,也是风景。
鱼石画屏乃观天然回音壁必经之路。不看绝对后悔。
回音石壁
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大自然为人类造就如此绝妙的景物,不禁令人拍案称奇。由鱼石画屏左转,沿着小路行去,不多远,便是赫赫有名的天然回音壁。回音壁又称为回音崖,高约百余米,近乎垂直;石壁弧长300余米,呈半圆桶形半封闭状,弧度为250度,弧壁表面光滑。若仰天长啸,或击掌叩石,则即从另一端传回酷似原声数倍的回应,“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此叫彼应,清晰若替身回应。1990年被专家确认为是“世界上最大天然回音壁”。占一个天然,就是宝。人类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繁华城市,不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也不是人类本身芸芸众生。我认为,是大自然。是那些天然的、赏心悦目的、惊心动魄的、上苍赐予人类的大自然,而赐予人类生存延续的生态环境,才是最大的财富。北京天坛回音壁好不好?好,可巧夺天工。初不可能为得回音而造,猜测可能是一个副产品。能和天然回音壁相比吗?大,不可比;环境,不可比。
很想走过去,再返回来,与友说点悄悄话,而且是绿色环保无绳电话,那多有意思!惜无佳人,不能软语款款,只有几个臭男人,阳刚之气充盈山间,遂大吼同行者名字,陡然,回音壁突然爆出回响,众大笑不已,笑声亦回荡不息,山崖彷佛簌簌掉下石渣,红色粉末铺满一地。巨大回音壁,壁立于此,几多岁月,几多悲欢。回音壁,回的是远古声音,还是历史的回声?远古回应于我们的是什么信息呢?历史又回应于我们是什么警示呢?渺小如我们,在巨型石壁面前,感受的不仅是赞叹,还有敬意和恐惧。有许多自然密码,我们人类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或干脆忘于脑后。远古和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肯定必须是和谐,是爱护,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然而,人类到底做了什么还在做着什么,人类一清二楚。站在石壁前,我们应该给远古回报什么呢?历史在向前,回音壁在不断脱落,大自然创造了回音壁,同样会将其废弃。回音壁,回音壁,发出的声音,滤掉表面的欢笑,那应是沉重的哀叹,或是无奈的唏嘘。
上山陡路
石梯蜿蜒,曲径迂回。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显得有些颓废,石头横七竖八很随意,石阶高高低低不规则。拾阶而上——拾不得也,那是怎样的石阶呢?歪歪扭扭,自然摆放,石块松动,呲牙咧嘴,处处陷阱。仰头是名之曰“彩云桥”地方,螺旋登上,石缝合拢,似乎路穷,潮湿有水滴于缝隙流下,石壁湿润,青苔泛绿。有水季节,此为水帘瀑布。石缝中转弯,跨过桥,转向二栈,顿时柳暗花明,眼前一片灿烂,阳光照在石壁,那是风化的石壁,用手,用脚就可轻易抠出石片。栈道上落满碎石片,踩的人多了,成为石粉,随风飘洒。
此时,随行战友果然胆怯,不再上爬。遂厉声呵斥:来就为喝酒?当过兵耍什么怂包?激归激,骂归骂,喊归喊,终于不应,撤了。心中那个气呀!事啦事啦地换上旅游鞋,就这德性,我靠!后又想,三人不知爬山之乐也,何必与他们计较?爬山是一种乐趣,无限风光,就在顶峰。孔夫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非仁者,也非智者。但我知道,与大自然亲近,是人类的大造化。如此多娇的山脉,如此迷人的山峦,如此美丽的山峰,你不去欣赏,你不接受自然的拥抱,还有何意义呢?我来了,我要上山,我在重温登山之乐趣、之妙处。人生有多少机会可以让自己放松?不多,不多也。既来之,又选择放弃,那就是一种逃避。逃避的是生命的追求,逃避的是生命的挑战,逃避的是生命的辉煌。去他们的,我继续。与两个年轻人一起攀爬。一个说:你的身体还行!我笑道:不行还行?身体素质总有老本可吃。
越往上爬,险处叠加。直上直下的栈道,两旁铁链已断,竖立之铁柱也松动,一个摆设,一个陷阱。手无法握而用力,只好贴于山壁,手抓阶石,手脚并用,爬而向上。虽不雅,却安全。
山风呼啸,从山外吹过。风被阻挡在山的另一面,只听得若火车般呜呜作响,而在这条山沟却是一避风港湾。阳光照射身上,暖洋洋的,与上山之凉有季节之差别。征服的渴望始终支撑着我。有信念就有力量。力量让我的双腿双脚感觉轻松。前有一石阶,是一块天然巨石,足有半米多高,乃上山必登之阶。年轻人蹦一下上去,伸手拉我用力上得山脊。山风吹拂,衣服顿感薄了,汗水成为冷汗。回头望去,石壁松松散散,似是随意叠放,如垒卵,摇摇晃晃,一阵风似乎就可吹倒。后怕产生幻想:走在山路上,头上落下石头.....猛摇头才驱走幻象。
山脊风光
山脊宽不过二十余米,两侧悬崖峭壁,一条小路蜿蜒于山脊石块与树丛之中。说山脊,此只是上山的山峰一处而已,顶峰尚远,需绕过一峰才有绮丽风光。那边就是风口,呼啸山风仍肆虐不止,不时绕过来,吹我们一下子。山脊之小路,已无任何人工雕琢之迹象。小路通向山顶,也通向山崖。沿小路,四下去走,所到皆为绝壁,下看眼晕。然很多风景就在那俯瞰的一霎。上得一崖,凸显的石缝令人惊异,也布下诱惑。石缝裂痕约半米,跳上去,好像感觉摇摇欲坠,心里扑通一阵,定下心来,拍照几张,赶快跳回。据说,嶂石岩堪与张家界媲美,所憾的是,水少。独特之地貌,让嶂石岩成为一方名胜,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环顾四下,丛林大部还没有吐绿,灰蒙蒙的一片,植被还是不错;枯枝荒草是冬的颓丧,也是春的欣喜。长长短短、红红绿绿的树芽,报告春消息,早熟的山花在山脊初显妩媚和羞涩;远处半山腰陡坡上,白色物体蠕动,原来是山羊群。略休息一会儿,身上汗水冷冰冰,考虑伤风感冒,还是继续走。一巨石拦住去路,脚踏手抓,征服。征服很简单,后果很严重。累不说,休息后的腿软了。可见古人说一鼓作气多么重要。一座突兀的山峰在前边,绕过去,依稀记得很多景致。但是探路的年轻人说风很大,路更难走,心下犹豫,商议一下,决定下山。理由当然为下面几个人着想,还有若上顶峰,总要三几个小时,下山很危险。理由很充分,半途而废总是不光彩的。我沮丧。
林木峥嵘
下山并不比上山容易。岁数不饶人,缺钙的中老年人总是国人饮食不科学造成的。膝盖隐隐作痛,下石阶尤甚。慢慢下山,兴致不减。此时此刻,才有时间仔细观察山貌。树木荆棘茂密,荒草杂生。有的树木告诉你,它很老。树身,树窟窿是它骄傲的象征。扭曲的根系,皴裂的躯干,虬龙般的枝杈,植根山崖峭壁,雷劈电击,雪欺风凌,仍傲然于绝壁。其生命力之顽强,之坚韧,令我肃然起敬。大自然中的任何物体都一样,活着,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精神是支撑任何事物的力量。有思维的,没有思维的,其理相似;高级的,低级的,存在就有理由。逃避不配成为地球一分子。汲取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人类才能生生不息,活力无穷。有的树木很俏,芽儿吐出,鲜艳异常,在灰色的背景下格外亮眼。生命就是这样,不管处在什么境地,快乐的心情极为重要。有对生活的信念,有追求的目标,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有忍受孤独打击的韧性,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只要给我一丝阳光,我就会灿烂明媚;只要给我一丝雨露,我就会滋润一寸土地;只要给我一点绿色,我就会点染大自然。只要给与,就会快乐。树木懂得这个道理,人类呢?
向山下走,危险的地方,甚至要坐下,用脚探着下面的石头,唯恐踏空,小心翼翼,一棵草,一根树枝都成为安全的保障,那是生命所系,那是生命的相互依存。大自然提供了许许多多保护我们人类的方法。我们远离了自然,疏远了自然,漠视了自然。只有在烦嚣的城市,满足不了自己欲望的时候,才想到大自然。当脚踏到最后的陡阶时,看到鱼石画屏,一块石头才从心中跑出来落地。回头仰望,似在上面轮回一次。
游山赘语
游山玩水,是本人所好。公务繁杂,也会抽出时间,给自己放假。神州壮丽山河,吸引着我。曾发誓:有了钱,驾车将全国美景游个遍——似乎不可能,时间俺有的是,只是,钱不眷顾我,奈何?寻思河北佳景也未曾游遍。过去说的是:由远而近,远的先看,近的留着有功夫就可以随时看。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屈指一数,河北境内的好去处很多很多,何必舍近求远?
其实,游山玩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远近皆可忽略不计。抛去尘世的烦恼,放下生活中的包袱,卸下心中的无穷负担,剪断缠绕在胸中的乱麻,稀释胸中的郁闷,走吧。事大事小,一走就了。你以为你是谁?地球离开谁都能转,而且会转的很好。
于是,去登山,去爬山,去攀登。好像佛说过,修成正果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就是说,看什么还是什么,没有变化。修成正果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意思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隐隐约约记得这段话。到了山中,当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水很少);下得山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似乎没有变化。俺榆木脑袋瓜子硬是不开窍,怎么岩壁依旧,草木枯荣,云卷云舒,风声灌耳,看不出什么来呀?莫非佛家打诳语?好不容易想明白,还是有变化的,譬如本人,是腿,是脚的变化:累,酸,胀,疼。自然呢,如果变葱茏了,是季节的变化;变枯秃了,是环境的变化.....自然保持着原汁原味,那才是人类和大自然的幸事。我不希望大自然的变,我当然希望人的变化。变得更加热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亲近的同时,保护大自然,为大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说爬山。关键是爬。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放下架子,临近自然形态的一种原始动作。爬,会让你丢掉面子,舍去身份,忘掉职务。拾级上山,何等轻松;信步上山,何等潇洒;漫步上山,何等悠闲;奋力登山,何等顽强。攀登是对生命的挑战,险路是对勇气的考验。攀登的专一,私心杂念的排除,一切都需忘却,唯有脚踏石阶,踩稳心中才能踏实。当登上一个山峰,清风入怀,绝色入目,天与我近距离接触,心灵放飞蓝天,思绪周游世界,尘埃似乎并未落定,还有山峰在前头。一个一个脚印中写下毅力,一滴一滴汗水挥洒勇敢。生命在攀登中得到延伸,信念在攀登中得到强化。谁还强调自己很忙?宝贵的生命与大自然无缘成为朋友,时间竟是那样吝啬?谁会相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亲近大自然,就是回归。回归是一种理想,一年不多几次的回归,就像母亲节为母亲洗脚一样,难得而幸福。我相信。我自信。我坚信。我为下一个做好了心理准备。等着我,大自然,我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