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川渝行记
查看: 6958|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渝行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9-5-8 1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27 19:56 编辑

                          川渝行记
  重庆
  01,四川古称巴蜀,它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在古代路途险恶,只有天梯石栈相勾连,曾经几乎与中原隔绝。前人又有少不入蜀的说法,大概是说蜀地安闲,能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容易令人失去进取心。同时也暗示着居于西南一隅的巴蜀之地虽然物产丰富,却也相对封闭落后。然而这看似封闭落后的地方,在历史上却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大家《蜀都赋》的作者杨雄,唐代诗仙李白,北宋大文豪苏轼等;更有因治水而惠民千载、闻名后世的李冰父子。带着这些疑问,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急切入蜀探个究竟。
  往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嗟叹,早已尘封在古人的诗歌里了。现如今去四川的道路,水、陆、空四通八达,我选择了最快捷的出行方式——乘坐飞机。当天,飞机到达重庆江北机场时正是黎明时分。这次四川游,功课没有做足,以至于出了机场心里还是一片茫然,不知到先去哪个景点好。幸好隐约记得重庆有个磁器口古镇,于是,打车直奔古镇。
  我来到古镇的时候,天空刚下过一场小雨,镇里的道路湿漉漉的,有的地方现着浅浅的水洼。因为时间太早,镇上的店铺大多没有开门,静静的街面上少有人走。我沿着古镇的边缘向不远处的江边走去。此时的嘉陵江正值枯水期,江面不宽,江水清波粼粼缓缓东去,江面上未见船只,江边当年繁忙的码头上也只有几位当地人在晨练。
   磁器口,原名龙隐镇,据传说因明朝初年的建文帝被叔父朱棣逐出南京后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后因瓷器业发达,又改名磁器口。古镇坐落在嘉陵江畔,依山傍水,港口优良。这里曾经是嘉陵江上的重要水陆码头,也是巴渝地区著名的货物贸易集散地。它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已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商业重镇。特别是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因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曾一度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种物资的运输中转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早已失去了码头的作用,昔日船舶争渡,骡马嘶鸣;“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灯明”的繁荣景象,已成为茶馆里说书人口中的故事。
  从江边沿当年铺就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走进古镇。这座往日号称“小重庆”的古镇风貌依然,甚至看不出曾经历尽沧桑的样子。石铺街道两旁,是一排排错落有致、整洁古朴的店铺。就因为这里的街道店面过分光鲜整洁,因而很能让那些喜欢访古探幽的人产生一种疏离感。这种商业气息浓重的地方宛如天街,虽然华丽,却让人寻不到人间烟火气息。没有烟火的地方,哪里还有人间情趣?这种地方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事实上这已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古镇了,充其量能算作古建筑群甚至是仿古建筑群,虽然很多时候也是人流如织、繁华异常,但总给人以“演”的感觉,就像花瓶里插的绢花,乍看甚至比真花还要美,但终究缺乏生气,掩饰不了假的质地。
  带着重重的失落感,在古镇里匆匆走了一遭,出古镇正门,来到马路对过的饭馆里吃罢早饭,打车奔重庆市区。去市区的途中,路上有些堵车。正好趁这个时候向年轻的司机咨询了重庆的旅游景点。司机讲的普通话地方口音很浓重,但我还是大致听明白了。他说,来重庆旅游洪崖洞是必去的,那里的建筑最具巴渝文化特色;朝天门也必去,在那里看两江交汇;还有南山、渣滓洞、白公馆也是来重庆的游客常去的地方。
  出租车沿着嘉陵江缓缓而行,我透过车窗细细欣赏着两岸的风景。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市区面积大,很多楼房都依山而建,有的甚至直接建在山顶上,这大概就是重庆被称为“山城”的原因吧。车子正行走间,司机有些兴奋地用手指着右侧半山腰的方向对我说:“你看,那是什么?”我抬头望去,只见在高高架起的天桥上,一辆轻轨列车快速驶来,然后神奇地从一座建在山腰的高楼的第八层楼中间快速穿过,这一奇观令我惊叹不已。司机说这种近乎异想天开之举,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独特的设计,使我联想起古代出入巴蜀的栈道,两者都是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产生。由于媒体的不断报道,近来这个重庆2号线上叫做李坝子的站点爆红全球,成为了山城一个新旅游景点。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9-5-8 17:03 |只看该作者
随文一游。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5-8 20:26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去重庆出差,也到了磁器口一游。不是我心目中的古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5-8 20:27 |只看该作者
古镇一旦沾染了商业的喧嚣,就失去了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5-8 20:31 |只看该作者
当时到嘉陵江,想起的是《几度夕阳红》。可惜,漫步在江边,也找不到我寻求的感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5-8 20:50 |只看该作者
流觞文中提到的重庆景点,我当时都去了,我还是更喜欢自然景色,对于一些红色历史标记,没啥特别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5-8 20:51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8 20:27
古镇一旦沾染了商业的喧嚣,就失去了味道。

是啊,很令人失望。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5-8 20:53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8 20:31
当时到嘉陵江,想起的是《几度夕阳红》。可惜,漫步在江边,也找不到我寻求的感觉了。

看景不如听景。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5-8 20:55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8 20:50
流觞文中提到的重庆景点,我当时都去了,我还是更喜欢自然景色,对于一些红色历史标记,没啥特别感觉。

不过这次还真的意外找到了一个好地方,也算不虚此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5-8 21:22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5-8 20:55
不过这次还真的意外找到了一个好地方,也算不虚此行。

是什么地方?待我以后再去重庆时也去感受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5-8 21:38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8 21:22
是什么地方?待我以后再去重庆时也去感受一下。

不是重庆,是成都周边的一个县城,后边我会写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5-8 22:02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5-8 21:38
不是重庆,是成都周边的一个县城,后边我会写到的。

好,期待你的后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5-9 17: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10 10:09 编辑

  02,乘出租车来到南岸区,找了家旅馆住下,稍做休息便出门沿着市区内的街道向江边的海棠烟雨广场方向走去。重庆有“雾都”之称,又称“山城”。今天早上刚下过了雨,空气非常清新,没有雾的影子,不过说它是山城还是很贴切的。这里无论市郊区还是市区,楼房大都是依山而建,闹市里很多楼房也是根据自然地形,随高就低参差不齐,看起来有些香港的影子。
  重庆市区的路面也是随着自然地形的起伏,向远处延伸着。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这里人口众多,以特色小吃闻名,重庆小面店更是开遍全国。走在市区的街上,可以看到两边火锅店、小吃店比比皆是。看看天近中午,我走了进一家街边的饭馆。饭馆不大,里面很整洁,店主也很热情。店里主营各种面食,还有很具当地特色的豆花饭。我要了一碗牛肉面、一份豆花。重庆豆花类似济南的豆腐脑,但还是有些区别的,重庆的豆花质地上相对老一些,是粘了特制的酱下米饭的,济南的豆腐脑是浇上蒜蓉、韭花酱、酱油,再淋上少许麻油就着油条或烧饼吃的。
  吃过午饭沿南滨路来到“海棠烟雨”公园。公园建在江边,有植物带、雕塑群、观景台,站在木质观景台上既能俯视长江,江北岸的渝中半岛也能尽收眼底,公园虽然整体感觉不错,但总觉着与“海棠烟雨”这个空灵缥缈的词有些不搭。我向一位在广场上放风筝的当地人询问,他看着我笑了笑说,海棠、烟雨曾经是滨江路段的两个地名。海棠指的是海棠溪,烟雨指的是烟雨路。当年清澈的海棠溪溪水自南山蜿蜒而下,经海棠林穿石桥流入长江。溪水两边是房舍错落有致的山城人家,每当山雨降临,溪流、桥面上淡烟迷蒙,红瓦碧树轻雾缭绕,远山近水相映成趣。自渝中隔江眺望,笼罩在细雨中的南岸山城景物亦真亦幻、水雾迷离,由此得名海棠烟雨。现在虽然海棠林已不见踪影,海棠溪也早已填平,但缥缈如梦幻的海棠烟雨图,还牢牢印在山城人的脑海里。
  在江边公园盘桓半日,傍晚打车去了洪崖洞。洪崖洞位于渝中区嘉陵江边,是一组极具巴渝建筑特色的吊脚楼群。楼群随山就势分层而建,共有十一层。各楼层里大多为饭店与当地特产、美食小吃店,靠右侧崖壁上有瀑布落下,形似珠帘,壁间题为“洪崖滴翠”。
  洪崖洞以夜景著称,夜幕降临,依山而建的层层楼宇被灯光装点的璀璨夺目,非常壮观。但真正令人震撼的则是不远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两江交汇,清浊分明。两岸高楼林立,江上有铁桥飞架。白日看碧水东流,夜晚观霓虹闪烁。远山、近水、飞桥、霓虹,演绎着自然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里应该是山城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5-9 19:16 |只看该作者
我没去到海棠烟雨公园。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5-9 19:16 |只看该作者
你去吃了德庄火锅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5-9 19:26 |只看该作者
给流觞配几张我2015年去时拍的照片: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9-5-9 19:26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9-5-9 20:17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9 19:16
你去吃了德庄火锅吗?

晚间吃了一次火锅,不是德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9-5-9 20:21 |只看该作者
不会贴图了。

那个横跨长江的斜拉铁桥与江面上的船型饭店印象很深。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5-11 17: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19 19:42 编辑

  03位于重庆长江南岸的南山风景区有十几座树木葱荣的山峰组成,今天我要去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倭寇的指挥中心——黄山。
  出租车在迂回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来到了黄山风景点。买票进入风景区后,看到路边的字牌上介绍道:民国初年重庆富商黄云阶在南山购地修建宅邸,“黄山”之名由此而来。黄云阶在这里投入大量资金,修道路、建别墅营建多年。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庭院绿化,在保留了原有树木植被的基础上,又在外地购进了很多珍贵树种进行种植。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里逐渐成为了植被繁茂、环境优雅在重庆周边颇有名气的避暑胜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几经辗转于一九三八年迁都重庆。蒋介石侍从室从黄云阶手中购得此山,然后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又增建了防空洞及辅助用房,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的重要场所、国民政府要员的决策中心。在此期间蒋基本都居住在这里。
  沿景区路傍山而行,然后右拐拾级而上,迎面看到的第一个标志性的景物是“台湾光复纪念碑”。纪念碑小广场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珍奇树木,俨然就是一个天然植物园。自小广场上行,路边、山坡上的花草树木越发艳丽葱荣。再往上走,是一个较大的平台广场,广场上有很多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跳舞做游戏。广场左侧有一座两坡顶的小楼,楼体粉以金黄色,楼内有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或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楼外指示牌上写着“黄山小学”的字样。这所小学选择的地点可真够高级的:处于奇峰幽谷之中,遍绕红花碧树。能在花园一样美丽的地方读书学习,这些孩子好幸福啊。据介绍,这里原来就是一所学校,是国民政府专门为抗战将领遗孤建的。
  以黄山小学为中心,周边分布着抗战时期的建筑遗址。根据路牌指示,沿山上小道一路攀爬,经过封着斑驳铁门的防空洞,来到了建在黄山主峰的“云岫楼”。云岫楼是一座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这座在外观上看起来很朴素的小楼,曾经是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官邸,也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指挥中心。楼的一层为会议室和休息室,是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军政机密的地方。二楼为办公室和卧室。办公桌上摆放着蒋当年用过的老式电话机和台灯,坐椅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蒋中正手书“艰苦卓绝”的楷书横幅。横幅字体骨力雄强,章法严谨,顿挫分明的横竖间,透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据说蒋公为人性格坚韧,生活朴素,一生不抽烟,不饮酒,甚至连茶都不喝,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如此自律,实在是难能可贵。
  建在较为平缓开阔处的遗址还有:“松厅”(宋美龄别墅)、孔园、松赖阁(宋庆龄别墅)、云峰楼等,这些建筑看起来都要比蒋的住所兼办公室“云岫楼”美观大气。
特别是“松厅”,与它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主人一样,尤显雍容华贵。松厅位于黄山浅谷中,周边苍松碧树环绕,是一座背向西北,朝向东南砖木结构中式坡面屋顶的二层小楼。厅门上方悬有蒋介石手书的“松厅”匾额,室内除了留下了部分当年宋美龄用过的物品外,墙壁上还挂着当年蒋介石夫妇访问印度会见甘地的照片及他们夫妇与两位盟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的合影。
  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早已远去,如今处在重庆南山黄山景区的抗战遗址,每一处都成了极具特色的景观。奇石、嘉
树、杜鹃花、望江亭,还有无忧无虑读书作画的孩童,宛如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9-5-12 16:57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5-11 17:43
03位于重庆长江南岸的南山风景区有十几座树木葱荣的山峰组成,今天我要去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 ...

这一处景区我当时没去到,因为是去开会学习,比较正规的学习班,自由活动时间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9-5-12 16:58 |只看该作者
奇石、佳树、杜鹃花、望江亭,还有无忧无虑读书作画的孩童,宛如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
       ——我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9-5-14 22: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15 09:00 编辑

(二)成都
  01,自重庆北站乘高铁奔成都,到达成都车站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多钟。很久以来就听说成都的生活是慢节奏的,我想象中的成都是一座很接地气的城市,这里应该是大街小巷茶馆、小吃店鳞次节比,身着各色休闲装的人们惬意地坐在那种极具特色的高背竹椅里吃火锅、喝茶、聊天打麻将。曾想若能在这种安闲的环境里住上几日,也算对自己的犒赏了。
  来四川之前就曾听朋友说,成都最具特色的小吃街是锦里与宽窄巷子。好吧,今晚就先去锦里古街享受一下传说中的传统美食。出租车停在了“武侯祠”大门前,此时已是晚间八点钟左右了,丞相祠堂早已下班关门。自武侯祠前行不远就是锦里古街。晚间的古街巷灯火通明、热闹异常。随着人流走进古街,四处打量,大感差异,此间哪里有什么茶馆、酒馆,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卖水煮麻辣串、铁板煎鱿鱼、油炸臭豆腐、榨果汁之类的小吃摊位,偶尔有几个小面馆,也少有人光顾。这里分明就是一条很现代的小吃一条街,很像济南的“芙蓉街”、“宽厚里”美食街,只适合小情侣、学生、孩童闲逛、吃零食。
  古街很长,在里面逛游了四、五十分钟,除了看到一位残疾人现场写的书法极好外,再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奈,我只得原路返回,决定到古街外寻找住宿吃饭的地方去。
  带着一沉重的失落感,出古街右行,过武侯祠。行走间,看到街道的对面尽是大酒店、宾馆、火锅城,一座座霓虹闪烁金碧辉煌。我一个人既不适合去那样高级的地方用餐,也对那些大宾馆望而生畏。
  过了武侯祠继续向前走了一段,见对面有纵向的街道,凭多年在外行走的经验,估计离旅游景点不近不远的那里应该有很多小型旅馆、饭店。不过这次我真的估计错了,我顺着街道步行近一华里,竟然没有发现一处住宿、吃饭的地方。无奈之下,我只得向一位在街边教孩子学溜旱冰的中年男士询问。男士用手指着远处对我说,离着第二个红绿灯不远的地方,靠右手边有两家饭馆。
  按照这位仁兄的指示,我找到了开在成都街头的重庆面馆,进入店内,点了饭菜边吃边向餐馆老板询问附近有没有小旅馆,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使我很感意外。
  吃过饭,自街道对过往回走,准备去七天连锁酒店住宿。当我走到最后一个路口时,见路边有几个当地人候在辆摩托车旁等生意。我上前向他们询问旅馆的事情,这几位做小生意的人并没有给我兜圈子,他们很诚实地对我说,这里是藏民一条街,附近只有藏民开设的几家私营旅馆,你要住吗?我思考了片刻,对他们说,我先去看看可以吗?对方听罢,哦了一声,立刻朝着不远处喊道:那谁,有住宿的客人!
  不一会儿,走过来了一位三十岁上下年纪的女士。听口音断定她一定是藏族人,不过语言交流还是没问题的。她带我去设在小区内四楼的旅馆。途中女士对我说,她是川西甘孜州的,在这里租用当地汉民的楼房做旅馆营生,平时主要是接待甘孜、阿坝来成都旅游、购物的藏民及僧侣居住。说话间来到了房间里,果然厅内坐着几位身材魁梧,身着赭色僧衣的喇嘛,他们彼此用藏语交流的话语,我一个字也听不懂。
  僧侣们多人住一间,我自己住单间。不过所谓的单间,是利用通往阳台的过道改造而成,简陋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别无他物。我之所以决定住下来的原因有二,一是住宿价格极便宜,二是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一路行走很感疲劳,懒得再折腾了。
  我躺在床上,自己总忍不住想发笑。今天晚上的经历使得我彻底改变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看法。我喜欢旅游,只要有时间每年我都要出去一两趟。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乡镇,从来还没有像今天晚上这样,经历吃无餐馆,住无旅社的窘相。去年携妻去南京夫子庙美食街,感觉那里除了几十元一个的蟹肉包子令人咂舌外,其他几十种美食小吃还是很可口的,而且价格也适中。像那么繁华的地方,出西门右拐不远就有价格便宜、卫生整洁的中小型旅馆可住。还有浙江的南浔,昆山的锦溪,都是很有名的旅游景点,在景区里及景区周围吃住都很方便,怎么到了成都就如此尴尬了?我返回来又一想,莫非自己所处的地方是郊区?或者这里住的都是藏民?真的是藏民一条街?
  第二天下午我将要离开成都时,送我去车站的出租车司机,把我的这些假设都一一否定了。他对我说那里既不是郊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藏族一条街,你听别人说的所谓的藏族一条街,只不过是这条街上有几家藏民用品商店,街上来往的藏民、喇嘛相对比别的地方多一些,但街上的居民大都是汉民。我问成都的另一条小吃街“宽窄巷子”怎么样?司机回答,那里商业气息更浓。我又问,赵磊的歌曲《成都》里唱到的玉林路尽头的小酒馆好不好?司机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那是一座名字叫小酒馆的酒吧!“酒吧”这种西方舶来品,怎么可以称作“小酒馆”呢?司机没有回答。
   在这里的一切见闻彻底令我这个成都粉呵呵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9-5-14 22:59 |只看该作者
旅游的体会,常常是带着目标而去的,现实不及传闻,但又往往在不闻名之处能收获到一些意外之喜。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9-5-15 08:15 |只看该作者
游记最不好写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9-5-17 16:26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5-14 22:59
旅游的体会,常常是带着目标而去的,现实不及传闻,但又往往在不闻名之处能收获到一些意外之喜。

是的,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9-5-17 16:28 |只看该作者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像我这样的水平,只能勉强记个流水账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9-5-17 16: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19 19:36 编辑

  02,早上离了藏民开设的旅馆,准备去拜谒武侯祠。当来到路口时候,望见对面不远处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似有什么活动,我径直走了过去。反正我也是来旅游的,时间自己自由支配,也乐得去看个热闹。过马路右拐,人越聚越多,其中还有很多骑共享单车学生模样的人。再往前走见有一座建有牌坊式大门的大院落,原以为是座院校,走近时却见大门上方书有“成都武侯祠”字样。再细看右边门墙上还镶嵌着一块字牌,字牌上写着“刘湘墓园”四个字,下边还有汉、英、日、韩四种文字的简短介绍。原来这里是民国时期的四川省主席、一级上将刘湘的墓园,本与武侯祠无关。
  提到民国时期四川的风云人物,最先想到的就是刘湘、刘文辉、还有恶霸地主刘文彩。其实这三个人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一家人,刘文辉与刘文彩是亲兄弟,刘湘则是刘文辉的大哥刘文刚的儿子。刘文彩是个很特殊的人物,有人说他仗势圈地霸产、建水牢,剥削残害佃农欺男霸女,是十恶不赦的恶霸地主;也有人称他在家乡修公路、建学校,周济贫民百姓,是造福桑梓的开明绅士。贬也罢,褒也罢,也不过是在特定的年代,某些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导演的类似小儿科的游戏罢了,事实究竟如何,少有人真正去关心。
  刘文辉是刘湘的幺爸,但他的年龄则比刘湘小十来岁,是小叔大侄子。据说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的时候,侄子刘湘已是实力雄厚的川军军长。刘文辉在刘湘的提携下,在军界迅速崛起,不几年就成为了巴蜀响当当的人物。岂知一川不容二虎,日后实力旗鼓相当的叔侄俩为了各自的利益,抛却亲情,反目成仇,爆发了近一年的大规模争战。
  二刘争川之战,最终还是以老谋深算的刘湘胜利而告终,他联合四川另两个军阀邓锡侯、田颂尧,一举击败了刘文辉。至此刘湘基本统一了四川,从此四川也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的刘湘,以民族利益为重,抱病亲率三十万巴蜀子弟兵出川抗日,终因操劳过度导致旧病复发,于三八年初吐血而亡。
  刘湘逝世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据说刘湘灵柩扶送回川时,蜀民哭声震天,争相迎送,十里长街,万人空巷。政府在成都南门外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典礼。殡葬之日,“成都平原,遍设路祭,素车白马,冠盖云集”。
  刘湘墓建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墓园宏大,占地面积一百多亩,进深四百多米。走进整洁肃穆的墓园,大道两侧是苍松翠柏,正前方是享殿——荐馨堂。享殿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高大宽敞,极具浓郁的民族风格,享殿后便是刘湘墓。墓台四周为雕花栏壁,坟墓黄土为封,坟前墓碑上刻有“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的涂金字。据说墓园内原有很多配殿、碑亭及刘湘戎装铜像等附属设施,皆为“文革”所毁。
  说来也算巧遇, 我来的这一天原本寂静的墓园内却非常热闹,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为庆祝西南某旅游局与东北某旅游局举行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仪式表演节目。节目表演地点是刘湘享堂正前方,表演台前方整齐地摆放着几百把崭新的软包高背座椅,以供游人坐下来观赏节目。周边架设着几台摄像机正在调试。表演台后面的大型银幕上正播放着西南、东北一些旅游胜地的风景片。
  刘湘墓园,疏朗宽敞植被整齐繁茂,园中建筑布局美观合理。虽为墓园,但游人行走其间毫无压抑感,反而身心放松,如在画中游。加之今天又在搞活动,现场布置的流光溢彩,园内人来人往,很有节日的喜悦气氛。
  旅游局双方领导作了简短演讲后,文艺节目开始了。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西南旅游局表演队的鼓乐《秦王点兵》。只见一队身着古代戎装的少女,整齐列队台上,乐起鼓响,铿锵有力。鼓打到兴奋处,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鼓手们将鼓锤一齐抛向空中,然后又精准地接在手里,继以花打、混打、慢速、快速等华丽的打法,鼓声动听,身法潇洒,很有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的气势。
  第二个节目还是西南队表演的舞蹈《雨巷》。台上柔和的丝竹声渐起,手执花纸伞的江南少女于迷蒙的柳丝烟雨中翩翩起舞。宛如小镇逼仄的巷子里盛开的丁香花,在微风细雨里,轻轻摇曳出江南水乡的万种风情。
  第三个节目是东北旅游局表演队表演的大秧歌。随着“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的歌曲唱起,一队身着花红柳绿衣服、手拿特制手绢的东北姑娘翩翩而上。她们通过大幅度诙谐夸张的秧歌表演,使东北妹子的那种豪爽、率真、活泼的性格特点,跃然眼前。整台文艺节目最后以神奇的川剧绝活“变脸”收场。
  在刘湘墓园里,看了一上午这样一台质量很高的文艺节目,也算是一场意外的收获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9-5-17 19:52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5-17 16:28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像我这样的水平,只能勉强记个流水账而已。

写得好!
高水平的流水账,耐读!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9-5-18 10:29 |只看该作者
读游记,还随着流觞看了一回民国的历史故事,真的有收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