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9-7-6 13:55 编辑
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绿阴浓
楼台倒影入池塘
什么能代表夏天?
蛙叫
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
南宋陆游
夏天的夜晚
水田、池塘边
总会传来阵阵蛙声
这是夏天最美的乐章
在古诗词中
有不少以蛙声为意象的作品
蛙声是田野的丰收歌
唐代诗人章孝标
在《长安秋夜》中写道: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蛙声重,说明雨水充沛
预示着五谷丰登
正因如此
便有了南宋诗人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中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蝉鸣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唐刘昭禹
古人闻蝉
多有悲凉惊心之感
柳永闻蝉,深感凄切
进而发乎所感: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唐戴叔伦
诗风之所以为纪晓岚
称为“皮松肌软”
和戴叔伦所生活的时代、家世背景
所塑造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他虽为跨越初唐与中唐的才子
却在57岁那年厌倦了官场
上表辞官,寄情山野
去过清贫与寂寞的隐士生活
蝉以露水为食
清淡的饮食造就了纯洁的躯体
迎风的蝉鸣是那样悠长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
然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稍不留神,甚至还有生命之虞
雨落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宋贺铸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
水面上泛起了涟漪
轻风拂来,撩动衣袖
浓密的树荫中
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
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
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溪水畔桃花无数
黄鹂在歌唱
黄庭坚穿过花丛
想要寻找走出去的路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却直入白云深处
见“浩气展虹霓”
花开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
荷
是夏日诗词中清逸超群的主角
周敦颐将荷的气节描绘至此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且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古人对荷花的喜爱
不输于梅、兰、竹、菊
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北宋秦观
幽居乡间的苏轼
一场雨后享受着雨后的新凉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杨万里没有去画桥池畔
他来到一处清幽的竹林树丛下
这里没有人间的喧嚣
只有动听的虫鸣
微微的凉意顿生: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风吹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唐元稹
夏天温热的风
抚弄着庄稼和果树
时而把它吹弯
时而把它扬起
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孟浩然散着长发
开窗闲卧
他看到窗外的日月星辰
听到竹叶上的露水滴落池塘的清响
闻到晚风送来的荷叶香气
这“夕凉”
既是自然之凉
也是心静之凉
----------------转自地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