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主 于 2020-11-13 23:01 编辑
我目前独居于果岭。说是独居也不太确切,还有福瑞相伴。家长偶尔也来。离市区远,家长上班不方便。我基本算是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正是我想要的。社区配套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吧,可以慢慢叙。最令我欢喜的是有两个免费阅览室。阅览室里有管理员端茶倒水,服务周到。这些都是闲话。
阅览室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书,于是那里成了我每天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
1-《绿意空间》这本书是我想建设新居而选的参考书。但,着实差强人意。里面的插图杂乱无章。环境脏乱破旧,实在看不到丝毫的美感,没有参考价值。也或许,是我境界太低,总之暂时我是看不下去。文字方面写的美轮美奂令人看了馋涎欲滴,但相应的配图实在相差千里。难道这也是看景不如听景?
后面补图
在这里看书就是翻阅。选实用性强的。如果有想认真阅读的书,就选一本慢慢看。
2-《一器一物》过去忙于生意,购买了很多的瓷器,越积越多,搬家时成了最大的难题。这连续两个半月经历的两次搬家,毁掉了几个我最喜欢的器物,心疼不已。但在瓷器的世界里,破碎是最常见的新旧更迭。
整整二十箱的瓷器,现在还被我打包放在不用的房屋闲置着,只要想起便满心欢喜。以后,陆续挑拣了拿回来使用,该是另外一种更愉悦的体验吧。心中充满期待。恨不得立即去挑选器皿,奈何距离现在居住三十余公里,并且挑选也是个大工程。虽然我已经大致进行了分类装箱,但是箱子上写的品名还是简单了些。不过,每次开箱都很惊喜。只不过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已。
最后一张照片,我所收集的部分瓷器。待归置时拍的照片。
3-《极简》与《断舍离》原本是想在家庭居住美学中获得一些灵感,所以今天的阅读直奔美学而去。花了大半个下午看完了这本《美感的起点》这本书,感触及美学观点很多的契合之处,令这场阅读非常的愉悦。但紧紧下来看的另两本书,又对我的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一本《极简》一本《断舍离》。看的时候也不由默默认同。于是一种物质的美学和精神的极简开始在脑海中不停的互相撞击。令我产生了另外一种在美学范围内的极简风格的尝试动力。
怎么说呢,当一种境界处在模糊边缘的时候,人会很难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就产生了那种一会儿觉得这样挺好,一会儿觉得那样也不错的摇摆不定的心态。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生活状态没有很好的认识并细心的梳理过。
反观“极简”的观点也是它很矛盾的地方。比如,想在有夕阳的时候支一桌一椅,看着落日余晖品着心仪的美酒,会感到人生真的舒适又窃语。但是,前面说了,这些极简主义的主张是将多余的东西都摒弃的生活方式。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专供欣赏夕阳的桌椅哪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多余出来的被断舍离掉了吗?那造型优美的酒杯不作为日常用具不是被丢弃了吗?这会儿去哪里寻找?
极简的风格那种目视之处空无一物的场景能容得下这么浪漫的情怀吗?
总之,取其精华为己用即可吧,凡事不可太偏激。毕竟凡夫俗子还是有七情六欲要食人间烟火的。
就这么着吧,左右,每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样安逸的日子也是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