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上古悬案
查看: 68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古悬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3-12 22: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大约在3500年以前,在远东辽阔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这是即新石器时代的巅峰龙山文化之后,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他标志着远东的人类已经进入了文明的曙光。

这个远东青铜文明有两个分支,其一在北纬35°线附近,从渭河流域沿着黄河向东,一直进入到了胶西地区,可以成为殷商文明。第二条青铜文明带大约在北纬40°线附近,从甘肃、宁夏北部、鄂尔多斯地区、陕北、晋北、冀北燕山地区,内蒙东部一直绵延到辽西。大致是在后来的长城沿线,这恰恰是后来的农牧分野带。这个青铜文明,就是古鄂尔多斯青铜文明。

这说明了在3500年以前,古中国出现了两个远远超越了时代的超级文明。南部黄河文明很好理解,因为那恰恰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殷商时期。在这个文明中,已经产生了文字系统——甲骨文,这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其中一半以上是可以辨识的。文字和青铜证明了殷商时代的存在,加上庞大的城市乡村遗址的出土,文明的三特征已经具备了。

但是在北纬40°线的这条超级文明带,也就是考古意义上的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却没有文字流传下来,这使我们解读曾经的草原青铜文明变得十分困难。最大的疑问是,这个草原文明和后来的第一个草原帝国匈奴是什么关系?

流行于古中国典籍的说法是,匈奴,是大禹的子孙,也就是夏后氏苗裔。但是恐怕大部分阿尔泰语系的民族不会承认这一点,这和他们的认识截然不同。至少从语言上,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差别太大了,很难相信汉匈同源。而且从人种上来看,匈奴王族是白种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怎么可能是夏后氏子孙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3-12 22:26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期待后续。
楼主能说说匈奴消失的原因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3-12 22:31 |只看该作者
李熙 发表于 2021-3-12 22:26
长知识了,期待后续。
楼主能说说匈奴消失的原因吗?

因为匈奴是一个半铁器文明,而且是一个有缺陷的半铁器文明,与汉文明存在整体差距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3-12 22:32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3-12 22:31
因为匈奴是一个半铁器文明,而且是一个有缺陷的半铁器文明,与汉文明存在整体差距


哦,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3-12 22:35 |只看该作者
涨姿势,对匈奴文明也好奇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3-13 07:43 |只看该作者
老狐狸太积极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3-13 07:43 |只看该作者
再顶一次。。。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3-13 11:13 |只看该作者

你咋才来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3-13 11:15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人的看法来源于《史记-匈奴列传》,司马公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獯粥(音勋育),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唐朝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用:张宴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引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牧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

汉经学大家服虔说:尧时曰獯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书邵说:汉曰匈奴,荤粥(獯粥别字)其别名也。盖淳维是其远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出现了。大禹的开创有夏一朝,其末代君主夏桀无道,商族崛起,在其领袖商汤率领下征服夏。夏灭亡之后,其末代君王的儿子獯粥拐带了他的小老婆们往北逃跑了,跑到草原上。最终,他们成了匈奴的先祖。故事好精彩啊!现在居然有人把匈奴成为大夏帝国,尼玛老狐狸眼球碎了一地!

问题是,这是事实么?仔细琢磨琢磨这几条史料,哪一条都不靠谱儿,相互矛盾,漏洞百出!

司马公说匈奴是夏后氏苗裔,但是他可没说匈奴就是猃狁、荤粥,他说是淳维!而荤粥、猃狁和山戎,是唐尧虞舜时期就存在的。就是说草原古族猃狁、荤粥、山戎要比獯粥北奔要早数百年!乐彦凭什么说夏商之交,獯粥才北奔成族呢?獯粥在几百年前就存在了。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就是说,司马迁认为,5千年前荤粥就存在了,被黄帝所逐。汉朝人又凭什么说淳维就是荤粥,荤粥要比殷商遗族淳维早1千多年呐!他们又凭什么说匈奴是夏后氏子孙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3-13 11: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凶猛老狐狸 于 2021-3-13 23:30 编辑

其实匈奴,是秦汉对匈人的蔑称,实际人家没有后缀那个奴字,就是匈族。在英文里,阿提拉的匈奴族就是hun,没有奴。用汉字表音,自然他有些差别,但是你无论是你读荤粥,还是猃狁,都非常接近匈,也就是hun。如果说匈奴是猃狁,是荤粥的子孙,这个大致靠谱儿,因为从音上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来。但是非要生拉硬拽说淳维就是獯粥,就是夏后氏,这太勉强了。

都说上古三代夏商周,问题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是甲骨文,也就是商代文字,夏代没有文字。但是在甲骨文里,没有夏这个字。如果说商族曾经和夏族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并且驱逐了夏桀的话,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怎么可能在甲骨文里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换句话说,夏代的存在,没有有力的证据。现代关于夏朝的解读,都来自于周人的著述,至今没有有力的考古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几百年前的商人都没有记载的东西,几百年以后的周人倒把夏朝说的头头是道,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就是说,连夏朝的存在都存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匈奴是夏后氏子孙,这太武断了。

在甲骨文中国,是有晕这个字的,具体写法:看出来了么?我的理解是广阔的牧场,一条河流,这正是草原地区的写照!如果我的判断不错,在殷商时期,荤粥这个草原民族就存在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匈奴先祖。

那么古夏地在哪儿呢?大约在晋阳,也就是太原一带,晋中、晋南和晋西南都是古夏地的范围。那么4000年前这里生活的什么人?按照现在考古说法,就是陶寺文化,晋北属于石卯文化范围,考究点的描述应该是,城邦国家的雏形。难道陶寺文化就是夏后氏么?史学界不认同,因为陶寺文化的晚期,才是夏禹年代,传说大禹治水的时期,应该朝气蓬勃,四海一心,而不是陶寺文明的毁灭与屠杀。
那么按照甲骨文的说法,夏地古族是谁呐?当然是羌!从甲骨文上来看,是如果说殷商最憎恨谁的话,那就是羌,他们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抓羌,杀羌祭祖祭神,这在甲骨文和考古发现里有太多的证据了,不多说了。商族是逐步的向古夏地渗透,最终彻底的征服了这里。

那么这些羌人有没有可能北奔,成为淳维呢?可能的,太可能了!别说那个时代,就算现代,混不下去的还有偷渡的呐。羌人北奔草原,独立成族怎么不可能?别说商周时期,晋北代地是战国时期才被赵国兼并,过去那里就是翟人,翟,狄也。他们北面和西面的邻居,就是林胡和娄烦,也是北狄,他们都是被匈奴和赵国瓜分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3-13 13: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狐狸现在还研究兵器军事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3-13 16:01 |只看该作者
这里没有一个帖子可以发几版的限制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3-13 20:50 |只看该作者
这么么喜欢历史,建议你有时间把这些地方都好好转转,每个地方都有博物馆,转完了那些博物馆,你更了不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3-13 23:28 |只看该作者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1-3-13 13:54
老狐狸现在还研究兵器军事么?


一日军迷,永远军迷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3-13 23:30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13 20:50
这么么喜欢历史,建议你有时间把这些地方都好好转转,每个地方都有博物馆,转完了那些博物馆,你更了不得了


博物馆有限,人生无穷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3-13 23:33 |只看该作者
《逸周书》被认为是比较靠谱儿的先秦典籍,由于价值观不大受儒家待见,反倒是被篡改的比较少。这本书主要记载的就是周代的事情,在上古典籍里我还是比较看好的。

在《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了周公仿效商汤故事,大会诸族的场面。商汤问伊尹,尼玛人家来了,应该怎么安排,让他们献什么东西。伊尹说搭几个台子,其中北方诸族大致是: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代翟,匈奴、楼烦、月氏、韯犁、其龙、东胡,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结果周公也就是这么干的:北方台正东,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孤竹距虚,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屠州黑豹,禺氏騊駼。大夏兹白牛,兹白牛野兽也,牛形而象齿。犬戎文马,文马赤鬣缟身,目若黄金,名古黄之乘。数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匈奴狡犬,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皆北向。

这说明起码在周代,北方诸族并非匈奴独大,他只是那无数部落里的一支。商周之际北方草原地带,大致有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代翟,匈奴、楼烦、月氏、韯犁、其龙、东胡、高夷、孤竹、令支、屠何、般吾、犬戎、数楚、屠州等等。多一个淳维不多,少一个淳维不少,是这么个理不?

注意,这个大夏,不是夏后氏。而是在大宛以西两千里阿姆河流域的大夏,如果说大禹的子孙跑到那地界,倒是真有可能,如果古夏族真的存在的话。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匈奴化了,匈奴文化统一了整个漠北草原和中亚地区,他们成为了所有阿尔泰语系民族的骄傲。

在秦统一了中国的时候,草原上大致也就剩下大月氏,匈奴和东胡几个大族了,其他也跟中原一样被兼并了。最终,伟大的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而汉高帝也终于建立了统一稳固的王朝,两大文明的正式对抗开始了。就像我们以汉为族名一样,所有的阿尔泰语系民族,都自称匈奴的子孙。真正的汉地,就是陕南一隅,真正的匈奴,也只是草原一个小部落。后来的汉帝国,是一个文化概念,匈奴帝国,也是文化概念。

那么赫连勃勃为啥称夏呢?这丫是个汉化的铁弗匈奴,汉人的出身血统很重要,那可是门阀豪强称雄的时代。所以你想在这地界混,你就得有个好出身。汉化的匈奴人,自然读的也是受的汉化教育,读的汉人典籍,连思维方式都是汉化的。他要想做一番事业,就得寻个好出身,他虽然姓刘,但也被视为夷狄。尼玛,我是夏后氏子孙,你们还能视我为夷狄么?

所以,他称雄的地方,就被称为夏州,这个夏州就是陕北一带。唐时这一带的党项羌拓跋氏思恭为唐皇立了战功,赐姓李,封定难军节度使,辖夏州、宥州、绥州、靖州、银州,就是所谓定难五州。这个B就是西夏先祖,正是因为他们起家的地盘是在夏州,所以他们被宋人称为西夏。实际人家自己不这么叫,人家自称大白高国!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3-14 07:3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这是学术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