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闹热 于 2021-5-12 10:57 编辑
其实这话题本该由花花说,但近日草帽与二花准备完婚,把花花忙坏了,里里外外的满场飞,搞的很多人都以为是她要出嫁。老鹰本想考完驾照后拉着花花去兜风,顺便做个深情表白,突然听闻她大婚消息当场崩溃,在那个凄冷的雨夜里差点跳了河。不过今天消息得到证实,出嫁的是二花,没大花啥事,她只是过于兴奋抢了新娘镜头而已。
即然花花又嫁不出去了,那咱还是回来忙点正事吧。下面言归正传。对于癌症、艾滋病的治愈以及人的长生,目前看应该都不是太遥远的事,但有个看似极其简单的问题却一直没有确切答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很多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的人会觉得,关于“生命”,科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而实际上,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的人知道,其实此事并没有结论。细观各学科对生命的定义,都不过是按照本学科的学术术语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例如:
1、生理学定义 生命是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反应等功能系统。
2、新陈代谢定义 生命是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但不改变其自身性质的系统。
3、生物化学定义 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蛋白。
4、遗传学定义 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自行进化的系统。
5、热力学定义 生命是开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定义都在说生命的现象或功能,并没有深入到生命的本质。如果说比较近似的,感觉热力学定义有点靠谱,但说的太过模糊,还需进一步完善。另外薛大师说过:生命已负熵为食。俺觉得这大概是翻译问题,因为翻译讲究信达雅,这句话做为文学表述还不错,但用它谈科学就显得不够准确。生命实际是制造负熵,但这个过程不会一直进行下去,而是由熵减逐渐过渡为熵增,最后还是要落入死神的宇宙法则。花花说的死亡只是个比喻,而这个比喻能否成立,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生命?
探讨生命的定义有着广泛的意义。比如AI机器人究竟算不算生命?如果按照上述定义,它们就不是生命。可随着AI的不断升级,这些东东很快就会大规模登上人类舞台。届时,即使我们不把他们当生命,他们也会以各种方式取代我们,并强迫我们按照新的生命规则修改伦理和法律,赋予他们生命尊严。比如人类与机器人结婚是否合法化?如果合法,那接下来就是夫妻间的财产分配与法律继承问题。
地外生命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如今连他们是什么都想象不出来,只能根据地球产生生命的条件去推测。目前,我们是根据生物学、解剖学来定义生命,也许这个路子是有问题的。就像通过解剖学去研究人类的大脑,就算我们把每个脑细胞都说清楚了,也还是不知道大脑在想什么?而脑子之所以叫脑子,不是因为它有细胞,而是因为它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脑子就是一堆蛋白质,不能叫脑子。生命又何尝不是。
对于生命的定义,或者还不能局限于碳基生命,就算宇宙中的初级生命形态都是有机的,但根据进化论,它们应该也是从无机演变而来。既然有机生命可以从无机中演变而来,那我们今天这些有机生命就应该还能演变回去。或者说,生命等级越高,越有可能回到无机状态。当然,也可以是有机无机的混合状态。
对于生命的本质,用今天的科学恐怕还认识不了。从感觉上讲,它或许更像是一种让自身存在下去的欲望(叔本华的观点。用现代话讲,可以叫生命力)。也就是说,无论生命以什么方式存在,都必须要有一种让自己“活下去”的生命力/欲望。这一生命的本质对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一样的,将来或许还要扩展到非碳基生命(未完,没准啥时再叨个234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