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箭小说 : 十三种武 器
一
鼠镖扔在地上,它就是一坨破烂玩意,若在干路释手心,那就是一撮牛逼。
我没亲眼见到,但见到过某部门发给他的一个奖品,左看右看那就是一枚鼠镖。我没敢去摸,只摘下眼镜看了看。那是银胎镀金的小武器,和奥运金牌一个门派,据说在某个江湖中,他以一敌十用一分钟二百五十字节的速度打败过泯灭江湖道义的蟊贼。
心下暗暗吃惊,但面皮松紧适度,就那么看了,过瘾。
二
王五的刀没有露面,略略遗憾。
江湖闻名的追杀令有很多细节,觉得这个文告的确是江湖大侠所发。墙是黑的,纸是黄的,字是红的,窃喜不已。这次,终于能看到王五的牛头刀了。
被追杀的人是个大户人家,据说和西域有生意往来。虽然是生意人,但武功也不弱,尤其是写一笔好字。去年某日因出版《西域春梦》,被不少大侠斥责,一场江湖追杀在所难免。
既然是同城,那就搬个小板凳瞅瞅去。文告时间定于今日,天不亮就坐定了,位置极好,属于前三排。
双方都请了江湖高人,大户人家也早早敞开大门,但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王五以及王五的刀。在场的人于是开始吃瓜,王五约请的人不好意思吃,但最后还是吃了。瓜是大户人家备的,十几个娇媚婢女端着哈密瓜呈上,不吃是不对的。
但王五没出现,不知什么原因,鸡毛信也没送。这狗日的,刀。
3
我对虎鞭印象不好,总觉得它那么长那么硬,至少没啥美感。漱玉却握在手心,就当是一把面条。
一个刚出道江湖的女子,虎鞭是没有啥影响力的,不如大刀王五的刀闻名遐迩。漱玉在殷巷街走过来走过去,拎着握着或抱着虎鞭,一天走了几十遭。我怀疑她不是找谁比武,也不是炫耀虎鞭,而是告诉殷巷街人,我也是练家子。
@@嘴对嘴,眼光在胸脯上,非虎鞭,我低着头说,操。
4
这个街上,从来不缺挎刀佩剑的人。但眼贼的街坊一眼就看出都他么是地摊货,十元两把再送一双鞋垫那种的,砍个西瓜也能卷刃。
某天街上来了三个小道士,一个玩兔子锤,一个玩龙抓,一个玩蛇矛枪,街人们自谓有眼缘。那些东西半露,粗蓝布包裹着。他们三个后来就不见了。只是吃了茶和点心,悄悄就走了。
后来在殷巷街上,他们竟也吃了瓜。那天王五没来,我不怀好意地想,大概是见到了这三个小道士出没于大户人家庭院吧。
5
殷巷街上铁匠多,就像汴京青楼多一样。江湖豪客不求神仙夺神兵,只愿丢下碎银子请铁匠们拿出好钢好火好啐水。所谓江湖传说大马士革钢或曼彻斯特钢,都是扯淡。
见得多了,江湖人喜欢的马铲羊角钩猴棍鸡锥,打造出来也不是难事。区别只是铁匠们的好恶。他看你顺眼,收钱不多但用的都是好钢。他看你不顺眼,收钱多也不会用好钢。江湖人好欺负么?不是。样子是很好看的。
至于狗头刀和猪叉,工艺太简单。有人来定做,铁匠们抽着旱烟或嚼着槟榔,亮出一口黄牙或吐出一口黄痰说,没模子了,担待。久了,就没人买了。
这个世道不算太差。练武的心思也没那么复杂。就像一千多年以后的广播体操一样人畜无害。玩腻了也不要紧,比如漱玉就扔了虎鞭常驻青楼了。
到青楼玩的也没什么流氓,基本都是玩小词韵调的。这也不像一千多年后的青楼,侠客大喇喇来就是刀找鞘,小妖眼巴巴接就是鞘找刀,废话不说,直接上炕,然后用戥子秤金之后,两两陌路。
漱玉不是凡人,也就看不上凡人。触动心扉才宽衣解带,不然就玩去,哪儿远就奔哪儿吧。倒贴银两也是常在,就看你值不值得。我好奇猜测,这大概估计恐怕也是一种致命武器,你的小心肝就等着稀巴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