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我有一个文学梦
查看: 4193|回复: 2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有一个文学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9-7 1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小叙几句,爱看书,不可一日无书读,结果眼睛高度近视了。初来贵地,联想很多,思绪澎湃,不知何处下笔。看到山人兄说:即可书画琴棋诗酒花,也可柴米油盐酱醋茶,乐在随心。那么今天就开讲讲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最爱。荏苒半生,唯有书不离不弃,陪我走过30年抑郁岁月。令我没有沉沦,身处底层而奋斗不止。在抑郁的深渊里冲破黑暗,迎来光明。在50岁后又有了文学青年的豪情。写下我的文学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9-7 1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前排占位,听醉客开讲文学梦。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9-7 11:15 |只看该作者
原来我也有个文学梦,现在好像没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9-7 11:16 |只看该作者
现在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9-7 11:16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豪言壮语,现在也烟消云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9-7 11: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1:12 编辑

      一文学的种子

  我的童年在七十年代初期。那时的娱乐还很不发达。我们每晚的欢乐时光是读书,还记得最初的读书记忆是《桐柏英雄》,也就是后来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小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红极一时。每晚我就是在姐姐们的阅读声中,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晚上还要重读没听到的。一本书读了好长时间。在英雄的故事里,我渐渐长大,后来还有关于解放战争的小说《红日》。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东方》。后来,《红日》也拍成电影,由杨在葆主演。我在小学期间,就读了这些书。大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七八十年代的文化生活很乏味。我最早接触的的文学是姐姐们的读书。后来就是到部队看露天电影,上学后,就是看小人书。可惜,我的上百本的小人书在经过我借出和我的几个外甥和儿子的摧残后,损失殆尽。不复存在了。但我还是记得有一次,上学时,和老师说谎肚子痛。老师没想到我这好学生说谎。让我回家,我就偷偷跑到南门外的书店,买了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边看边描图玩,花了几分钱。没想到的是,后来,我参加数学竞赛,得的奖品就是这本小人书。令我懊恼不已,很后悔说谎。再就是好像是七十年代末。我记得上小学时。流行由街道大妈开小人书铺。也有个人摆的书摊(我在电影里看过,我们山海关没有)看本小人书2分钱。有许多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就攒钱去看,一直看到小人书铺的消失。
      最早爱上(如下图)这些文艺杂志是在小学阅读课上。阅览室里上阅读课是我的最爱。还记得有个代课的语文老师,上课给我们讲苏联女英雄卓雅的故事。德寇的残暴,女英雄的坚强不屈。娓娓道来,听的我们热血沸腾,恨不能提枪上阵杀德寇。从此,爱上了文学,陶醉在文字的海洋不可自拔。尤其在学校阅览室看到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其他杂志,就是更爱不释手,“就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以后就成了国父孙中山说的:不可一日无书读。一直到今天。
  八十年代我刚上初中,母亲也在五七厂上了班,家里条件好点。我就开始买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等这些杂志。特别是在我生病住院的日子里,书籍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的思想比同龄人成熟。那个懵懂少年成为文学少年。也随着80年代的拨乱反正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9-7 11:33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9-7 11:51 |只看该作者
     这是2020年疫情期间在家整理拍下的照片。这些书籍陪我多年,每一篇翻开我都记得内容。在我少年的心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爱上了文学,看到了辽阔的文学海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文学启航,在文学的大海上劈波斩浪,畅游翱翔,向着海洋彼岸——文学殿堂进发。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9-7 12:07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7 11:14
前排占位,听醉客开讲文学梦。

欢迎批评指正。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9-7 12:08 |只看该作者
沈盼盼 发表于 2021-9-7 11:16
曾经的豪言壮语,现在也烟消云散了

人生成长的代价。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9-7 13:23 |只看该作者
我也做过这样的梦,现在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9-7 16:15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主要兴趣和娱乐就是读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9-7 17:13 |只看该作者
何田田 发表于 2021-9-7 13:23
我也做过这样的梦,现在不了

醒了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9-7 17:14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21-9-7 16:15
那个时代,主要兴趣和娱乐就是读书。

纯真年代,没有电视,电脑。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9-7 19:14 |只看该作者

多么亲切而熟悉啊,这些《少年文艺》也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刊物,父亲长期为我订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9-7 19: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梦想说明还年轻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9-7 19:31 |只看该作者
赞你把书刊保管得这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9-7 20:31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7 19:14
多么亲切而熟悉啊,这些《少年文艺》也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刊物,父亲长期为我订阅。

好巧啊!、、、、、、本还想多写点,有点乱,我理理,明天慢慢写。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9-7 20:32 |只看该作者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7 19:30
有梦想说明还年轻

哈哈哈,谢谢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9-7 20:37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7 19:31
赞你把书刊保管得这么好。

感谢它们陪我度过无数个抑郁失眠的夜晚。说多了都是泪,庆幸那时的无知无畏,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才能坚强活到现在。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9-8 10: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0:38 编辑

   二,文学的摇篮
   我很庆幸出生在山海关,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也有天下第一关。更有许多名胜古迹。我的母校——山海关铁路小学,当时不仅是古迹——六国饭店,还是我的文学摇篮。
 据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坐落在目前山海关铁路小学院内的“六国饭店”,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一幢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楼西半部为客房,东半部为餐厅,二楼设舞厅、仓库等。楼房东部的北侧还有五间左右的二层楼房,与主楼成垂直关系,是当年饭店经理的办公和寝室用房。

  据介绍,山海关地区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八国联军军营旧址。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侵华,在攻占天津、北京后,又分兵6200多人进攻、控扼东北、华北要冲山海关。从1902年开始,先后有七个国家在山海关南部沿海一带驻军,并纷纷修筑起驻军营盘,其中以英、法、德、日、意、俄为主,因此习惯称为“六国营盘”。山海关的海防权自此全部由列强把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全部撤出。

  伴随列强势力的交通出行,一座多功能的“六国饭店”便在山海关火车站南侧诞生了。同时,还修建了由该饭店至各国军营的马拉小铁路,以方便到饭店消遣和运输给养。当时的“六国饭店”,成为六国军人寻欢作乐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今天说说六国饭店内部结构。当年,我们学校改建的。我们发现每个房间都有许多门,后改为窗了。可以说四通八达,每个房间都相通。是个很有特色的建筑。
   在中间进门,有一大厅。正北面对门是通二层的楼梯,与门同宽,全木楼梯栏杆。右手东向,有门,是一大厅。左手西向有一走廊,两边有房间。北面有一门通楼后。上二层,楼梯到一半分左右两个小楼梯上楼。是一长廊通东西。西侧直通。东侧又通一大厅。东侧北面有一门通北楼二层。
     我上学后,也许是我4个姐姐学习都好。老师知道我家情况,我第一个学期就考4个100分,上学就当班长。除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在六国饭店东侧平房教室。和五年级在对面平房外。其余都在这楼里度过。记得初上楼是在北楼的二层第一间,当时的北楼梯是水泥的,红木楼梯看来是后改的。记得一次是上语文课,有一同学把游泳一词读成洗澡,令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还有就是冬天在二楼和楼下的高年级打雪仗,北楼东侧有两排东西向的平房教室(如今早拆了,)女生负责下楼运雪球,男生开窗打,我指挥大获全胜。记忆深刻。


后来又在西侧一层,二层第一间呆过,在一层西头就记得上大字课,没带毛笔砚台,老师把我们好几个学生带出教室,从走廊北侧门到楼后北侧的平房里罚站。当时,那里是教导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9-8 10: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0:55 编辑

全方位贴图由南-东-北-西四面看。南面看,当时二层长廊可望海。老龙头就是1900年被六国侵略者炸毁的。后来80年代重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9-8 10: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0:58 编辑

东面楼梯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9-8 11: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1:07 编辑

北面丁字楼东西两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9-8 11: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于 2021-9-8 11:08 编辑

西面看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9-8 11:30 |只看该作者
此楼至今还在,2013年花了上百万修缮,但是到今天也没开放,不知何因。历经百年,赶上1976年唐山大地震也没倒。可见质量之优良。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9-8 11:37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1-9-7 17:14
纯真年代,没有电视,电脑。

是的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9-8 15:50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1-9-7 20:31
好巧啊!、、、、、、本还想多写点,有点乱,我理理,明天慢慢写。

我还得当年的少年文艺上,曾经介绍了一个上海中学生的发明,发明了一款新式邮筒,记得那个学生叫李文彪。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9-8 15:50 |只看该作者
我也写两句我的文学梦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9-8 16:12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8 15:50
我还得当年的少年文艺上,曾经介绍了一个上海中学生的发明,发明了一款新式邮筒,记得那个学生叫李文彪。

有许多如今的名人在《少年文艺》上出现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