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羽 于 2022-2-6 11:37 编辑
从前,农村家家户户烧大灶。灶上一般置两到三口锅。锅是生铁锅。买锅也有一定讲究,要挑锅铁簿的,锅铁簿传温快,省柴火。买锅要一看,二拍,看是看锅大致厚簿程度,拍是拍锅身,拍上去越是锅身晃动得厉害,越能证明锅是轻簿的。
新锅是青色,似有一种岁月沉淀感。新锅买回家,必定要有砂轮擦磨,一直把锅内的青色和锈斑磨掉,显出亮才行。再用清水洗净。这还不算,还不能用,把新锅置于灶膛烧热,把未熬过的猪油丢人锅内反复擦拭,洗净再把锅烧热用猪油擦拭,要反复几次锅才能用。新锅煮饭熬煮烧菜颜色总归有些异常,也稍有些异味。新锅大约用上个把月才能像老锅样用得称心。
因为是生铁铸就的,锅用得时间长就会有砂漏。那时候,有挑着胆子走村串户修鞋补锅的。远远的就听到吆喝声。补锅的有风箱炉。风箱呼呼呼一拉,炉内就向上窜出金黄的火苗。慢慢的,坩埚内的铁就融化了。补锅者用铁钳夹住坩埚,把铁水倾倒在铁锅有砂漏的位置,并抹平。
因为土灶是用柴火烧的,一段时间后锅就着满了漆黑的锅底灰。这时就要把锅取出用镰刀把锅底灰刮尽,不然锅传温就慢,多费柴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