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5-29 20:15 编辑
派儿子去买点熟食。结果他气鼓鼓回来,说以后不到那家了。
才知道,他被人插队了,老板还任由人家插队。
看他很是义愤填膺,总感觉有些怪怪的。想起前几天在医院遇到的事情:
那天,捏着单子,照例去找护士。病员很多,她有点忙乱。针灸那边医生也马不停蹄。我就自己逡巡了一遍,见红外线仪器下还空着,便打算先占着位置,再静候医生或护士忙完。
有个胖乎乎的男孩(看年龄也就20-22岁左右)杵在过道上,正脸红脖子粗抗议着什么,我虽然没认真听,但只言片语飘来,还是大致弄明白了。是他认为医生护士没搭理他,而他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云云。
护士尽管没有什么笑模样,倒也一边整理病人资料一边耐心解释,说是床位有限,医生也没忙过来,如此等等。但男孩就更激愤起来,说明明有个后来的,还先扎上针了呢!
护士实在无奈,就又解释说,康复诊疗不像是排队购票各有座位,有人来得巧看见床位空出来,身手敏捷占据了也是有的。
这话不单没安抚好,男孩愈发暴躁起来。大有不争出个子曰诗云来誓不罢休的架势。护士眼瞅着无言以对了,索性转身继续忙活,不再搭理他。
确实,这孩子挺不识趣的。要搁我,我也烦。
想想,医生和护士各忙各的事儿,也不清楚谁先来谁后到啊!反正哪个床位上有人就先解决哪个,哪有什么排班站队的秩序可遵循?再说了,来医院这破地方,还指着享受优质服务?咋想的啊!既然来了,多等等又怎样呢?说句难听话,又不赶着投胎,着急忙慌的干嘛?
我就绕过继续喋喋不休的男孩,坐到了红外线诊疗仪下,准备打开手机玩顺便等医生或者护士。谁知我屁股刚落实了,来不及掀开手机盖,就被一声怒吼给吓了一跳。是那个男孩,一蹦就蹿我面前来,胖脸都扭曲变形了,近乎歇斯底里嘶吼:“是我先来的!”
我靠,这臭孩子!我以为你就为来跟护士吵架的,谁知道你还瞄着红外线诊疗仪了?真想暴脾气发作机关枪回扫一通,让丫知道没有谁该惯着他。转而又想,算了,我也是活了几十岁的人,跟个乳臭未干的熊孩子计较啥?
于是站起身来,冷着脸呵责:“哪个晓得你要用?你先来让你就是了,惊风火扯的爪子嘛!”
护士过来安慰我,微笑说要不,你先去艾灸室?那边估计还有空位。点头致谢,说好的,我待会儿再过来。护士送了我几步,说你知道艾灸室吧?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护士不知道我知道而已。就答复她说,“知道的,你去忙吧。谢谢!”
挺同情她的。当个护士真难,要被病患无端指责,还是协调病患间的纠纷。
艾灸室人不多,大概都定向思维,全挤在针灸室去了。选了个靠窗的位置,闭上眼任艾香氤氲。感觉护士在给我搭被单,连忙侧身对空气道谢。对方答,不客气,今天气温偏低,你穿了裙子,怕你受凉。
安静躺着,在满室的静谧里,任思绪飘飞。半梦半醒状态,被一个男子的声音吵到。不知道是跟人聊天,还是电话。满腹牢骚的、很怨妇情结的那种。整个诊疗室的闲暇、宁静,就被这声音给破坏了。
努力收敛思维,依旧被打岔,那叨叨声直往耳里灌。比如,这个不理他,那个欺负他,他都到了半小时,还没获得治疗,到现在也才做了个红外线云云。心念一动:该不会又是那臭小子吧?
我这从不八卦的性情,居然为了验证起见,努力拿开艾灸盒子,再使劲儿侧转身子,向声源方向望去。我天!果真是他!大概是跟家人诉说委屈了?手机放在耳边,全然不顾旁人眼光,高声大气宣泄着情绪。
咚一声躺回去,真真是很无语啊!后来我提前离开了艾灸室,实在被噪音烦得不行。
把这事儿转述给儿子。说,你感觉有没有像这个男孩子?儿子不高兴,说当然不一样了!我在外面可没有半点表示,只是回来说给你听听的。
那行,我听了。我循循善诱,表达意见,我说的这个例子,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的话题,我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生气的,多大件事儿啊,是不?我又没急着开饭,多等一会儿也不会饿死人,是不是?
结果他义正词严,强调说,为什么不生气?人家不按规矩来,我就应该生气。再说了,卖熟食的又不止他一家,我为啥要委屈自己?晕!这小脾气,这执拗劲儿,也不知道随了谁。
我还想说事实讲道理,告知生气是不划算的,别人又不知道你生气,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何况气大伤身什么的。看他一脸懊恼和坚持,也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埋头扒拉饭菜,不想跟他直接杠上了。
许是嫌我没站他的立场,这臭孩子,饭后竟然不帮我洗碗,飞快钻进自个儿房间去了。
后来跟先生聊及。他说,九五后、蛋蛋后,基本如此,规则意识强,人情世故少。想了想又补充,该是总趋势。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感情”牌真的不好打了,能“要挟”孩子就范的筹码,真是少之又少。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我满腹疑虑。先生说,谁知道呢,新生代的问题,只能尽量疏导,疏导不起作用的话,自然由他们去面对。谁还不是摸爬滚打,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会成长的?
说的好有道理。记得有件事情:是三毛以文字控诉荷西的家人。大致意思如下:
在荷西葬礼之后毫无异样,还不忘买买买。在荷西尸骨未寒时,就跟她争财产——马德里那套用了三毛与荷西所有精力买下来的房子。
我想到什么呢?将来的有一天,或许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中国也会非常普遍。人们也渐渐会习以为常。
在规则意识下,曾经的“法不外乎人情”,也是值得嗤之以鼻的。谁都四脚朝天、马不停蹄的,哪有时间和精力讲情感?讲道德?讲人性?讲良知?
那么,什么说了算?自然是规则,是契约,抑或是冷冰冰的法律。这么一想,不觉不寒而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