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6-14 11:07 编辑
那天,看见桃花说,她中专毕业(不知道是不是玩笑哈。是,也当真的听,信)。忍不住忽而生了敬意。——桃丫,你嫑急着跳脚,听我慢慢道来。
是的,你没听错,确实是:敬意。另外,就还有一种情绪,觉得她小愤青一点,看见不公平想当个喷子,却又收着、敛着,谨慎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这,也是每一次我看见有人争论,我都会站在中间端详一下,努力揣想双方的身份背景的缘由——不是为了八卦,而是在思忖,是怎么样的环境,能促成如此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说起“中专”和它相关的话题,距离我已经很遥远很遥远了。桃丫不提,我都快忽略了。但她提及了,很多记忆便忽而苏生,旧时光仿若就在眼前。
这个牵扯文化和文凭的名词,“中专”,我不知晓而今是否已经淘汰,甚至不知晓与现代“中职类”学校是否相似概念——在普通大众眼里,中职类学校是比高中低一个层面的,这与当初能够考入“中专”的高一个层次认知完全不同。这也是我说,拿不准的缘由,因为它们的本质又有相似性,即:毕业就参加工作。
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中专”,真实存在且影响了一代人,其影响几乎是一辈子的——对,就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用现在的眼光和心态来看,估计是那会儿急需要中级知识的“人才”扩充到各企业单位,才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新词汇?所以,它几乎是“掐尖”的存在。掐的什么尖呢?自然是最聪慧、最学神、学霸那类。人们以孩子能上中专而欢欣鼓舞,不亚于而今高考上了好大学。
糗事来了:我那会儿忒贪玩,甚至早恋、逃课,看小说,等等。所以,我竟然没有考上“中专”。记得先生曾经批评我,说我要是稍微踏实努力一点,北大清华随便走了——现在想起来,才发现他大错而特错,我要是努力一点就会被“中专”给掐走了,连报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北大、清华呢?所以,我还有点沾沾自喜,不是幸灾乐祸,只是暗自侥幸罢了:阴差阳错里,我被掐漏下来了。
这便是我敬佩桃丫的缘由:她是被掐走的,足见曾经的“尖”——桃学神啊,桃学霸啊,请收下我学渣的膝盖吧!你以后想喷啥,就喷吧,我保证不还嘴了,谁让那个时代辜负了你呢!
关于我的糗事还不齐全。接下来是:“中专”掐完了,“中师”接着掐——中等师范院校,现在应该也全然退出历史舞台了吧?可见当初人才的紧缺,都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好吧,我跟中师线差3分。尴不尴尬?最尴尬的是,录取完成了,才发现,一个比我还差分数的,我们学校老师的儿子,居然拿到了“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打听之后才知道,教师子女线下10分收。
我爸气得暴跳如雷,要去找我们的校长和教育局理论——因为我也是符合条件的教师子女啊,可是这个线下录取的政策,却被他们按而不发直接推荐了那个孩子参加面试。
我不忍也不愿我爸去跟人冲突,毕竟米已成粥,成功的几率几近渺茫。何苦让我老父亲东奔西走,遭人白眼?说起来也是我自己顽劣不争气,为嘛要差那么3分呢?还有个缘由,我没告诉我爸:我其实很不喜欢当老师。我爸的呕心沥血我是看在眼里的,我不想把生命耗在永无变化的基础知识层面,看不见半点拓展和延伸空间,完全不符合我这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性情嘛!
所以我就拽住我爸的胳膊,跟我爸说,我打算考大学,爸,你就别去找人了,中师也就那么回事,我保证给你考个大学回来!
誓言这玩意儿,许下容易遵守难。
读高中不久,我就又故态复萌,埋头看小说,言情的,武打的,侦探类……艾玛,来者不拒那种。也谈恋爱,情深深雨蒙蒙那种。所以,学习成绩也不拔尖,到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爸吸取教训就特别上心了,追着我班主任打听录取线什么的。最后花了三天三夜时间说服我填报“师范”专业,他说,这个最容易录取——这才是最糗的,我,居然屈服了。每次看见那些为了理想、爱情,敢于反抗家庭霸权的,我都惭愧又惭愧,感觉我终究背叛了自己。
就此,我就成了一个教书匠。好在,我比较认命,落地生根,也算敬业乐业。不曾辜负老父亲的一番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