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2-6-9 08:16 编辑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写了一个叫范进的举人,艰难备考,屡试不中,却终于在他54岁那年如愿以偿的考中了举,当了秀才,可喜可贺。
范进,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恋功名,追求利禄,奴性十足,卑怯懦弱。从他身上,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读书人的毒害。当然,我对这样的描写是有微词的,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更没有告诉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好道理。
范进半生贫穷困乏,有时到了断炊挨饿的境地。他连考二十多次,没能进学。受人冷遇,遭人歧视,好不容易到54岁才勉强进了学,算个秀才。他丈人胡屠户骂他“现世宝”。他也只唯唯诺诺,怯懦地回答:“岳父见教的是。”有时被骂得“摸门不着”,甚至把臭痰吐他一脸,也没半点儿脾气。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结束,看到一则消息,看罢不知怎么说。
这消息说的是在四川成都,一个55岁高龄的考生结束了这一年的高考,这是这个兄弟第26次高考。自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起,梁实经历过25次理科尝试。今年,他根据以往经验,调整“战略”,首次从理科转成文科。
我不知道同考场的那些考生们看了这个父辈一样的同考生,内心会有怎样的激励,甚至是励志,这确实太“榜样”了。
这哥们从1983年他16岁那年就开始了高考历程,一转眼几十年过去,这哥们依然行走在高考的路上。
你不能不承认,有一些坚持你是没法笑话的。起码这哥们就是这样的。他的目标是川大,会如愿以偿吗?个人感觉大概率的不可能。因为这次他的数学自己说答的不好。
去年这哥们总成绩是四百多一点,这成绩想进川大,显然不可能。
范进连考了二十多年,终于在五十四那年如愿以偿,以至于刺激出间歇精神不正常,如果不是丈人胡屠户那响彻云霄的耳光怕是打不回来。根据历史记载,范进后来又参加了进士考试,最后考上了进士,成为了金榜题名中的一员。之后被朝廷外放到县城中为官,不过范进这个人仿佛得到了上天的垂帘一般,范进在为官的道路上突飞猛进,最后成为了正四品的高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的官职。
励志不?!
成都这哥们差点,连考了26次,55岁还在考。
不过,这世界有希望,有目标总比浑浑噩噩的好。所以,万不可瞧不起人家。这年头谁还能不能有个梦,有个追求吗?别说人家是什么高考“钉子户”,是什么哗众取宠,你做不了,做不来的事情人家在做,乐在其中。
为了参考,半年前,他停止了经营多年的建材生意,全职备考。每天上午9时,他准时来到茶楼学习,直到茶楼晚上10时关门方才离去。
毅力和坚持让我佩服。
2022年高考落幕后,梁实对自己的考试结果进行了评估,“数学考得不理想,离四川大学可能有点距离。如果被其他合适的院校录取,我同样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业。要是成绩不佳,我会继续考下去。至于问我为什么一直坚持高考,那就是完成自己多年的大学梦。”
有梦就去追吧,范进值不值得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也许能带来改变这不是胡说。所以没必要去嘲笑人家。至于他是不是高考钉子户,那都无所谓。只要他符合考生条件,那他就可以拥有正当的考试权利。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