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惯性趴在窗台,往斜对面探视。我姐打趣说:看什么呢?那么认真,比你的书还好看?
透过荫蔽很浓的枝叶指给她看:那家人又在剥豆子了,我在看他们的劳动场面。我姐不以为意:哪家不劳动啊?劳动的方式不同而已,怎么就对剥豆子感兴趣?
这,是嫌我少见多怪了?问题是别人的劳动距离我很遥远,就这家在我眼皮子底下啊!我就跟我姐说:他们几代人都剥了八、九天了吧。你说,到底能赚多少钱?手指头痛不痛啊?
痛!怎么不痛!不单手指头痛,腰背和脖子都痛——你试试一个动作长时间不变呢?我姐说,赚不了几个钱的。你这样想吧,手脚麻利儿,顶天了30斤,一般的也就20来斤吧。
可,就算是25斤,按每斤5元计算,也还勉强的吧?我默算了一下,略略迟疑,或许痛点儿也能忍受了?
5元?是零售价,还是批发价?如果是零售价,还要加上运费和人工费,包括卖不出去的风险。如果不承担这些开支,批发价起码还得低1元左右。我姐很精打细算的样子,这是她的强项,家里开支相关的事宜,她十一岁左右就擅长了的。
我哪里知道是批发价还是零售价啊,何况我也没有想过还有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我就是之前下楼的时候随口问了一下,人家还非说要送我几斤豆子吓得我赶紧落荒而逃了。如果是4元批发价?我又默算了一下,跟我姐说,也还有100元进账的啊!
许是看我不谙世事的懵懂样子,我姐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有没有想过,这豆子栽种到成熟,整个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这样来考虑的话,很有可能给他们只能计算“帮工”费用——也就是剥豆子的劳工收入。老板收入就以批发价5元来说,他会给小工们多少?顶天了每斤2元吧?真正计算成本下来,估计能给1元到1元5就很不错了!抠门儿的,给几毛也是正常的!
这也就是说,手脚稍微慢一点的,累死累活的全天下来,只能挣到20元钱左右,甚至不到20元?这让我颇感憋屈,摸摸脖子和后腰,叹了一口气,抱怨道:还不如不做呢,这么辛苦!
我姐默默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然后,她缓缓地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找不到其他的经济来源,一天能勉强挣个十多二十块钱,好歹还能把日子混得下去……
我总觉得我姐是在谴责我的不食人间烟火。
但我又觉得她似乎在悲悯什么,或者说是在共情。可,这仅仅是窗外所见,隔着空间和无形的距离,于我、于她都无关痛痒的。
用某妞的话来说,这么多的情绪值得吗?谁知道呢!
或许可以看作是我姐总算又找到个机会来给我上社会经济学课?倒是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