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小寒 于 2022-7-25 14:52 编辑
如果有一门学问,研究起来不费力,而且越研究越开心,那么大概率就是天赋所在。 譬如我就喜欢文艺,虽然没有建树,但依旧非常痴迷。 其实文艺之外的学问,我也有一定兴趣,比如历史、哲学、军事、政治等。 凡是可以补助我思考的学问,我都有兴趣。只是程度差异罢了。
后来,我才领悟到,做学问要学会聚焦,不要什么都想学,那种跨领域精通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的天才。 作为普通人,想达到一定高度,就要学会舍弃。 那些看到别人精彩,就想兼并他人学识的人,往往不值得敬畏。 因为真正值得敬畏的是,一门心思做好一个领域的人。这道理知易行难。
毕竟什么都学,是一种虚荣,也是人性贪婪的写照。 比起物质上的贪恋,固然不算坏,但是这种精神上的贪婪,也会使人逐渐失去方向和目的地。 所以,看别人谈哲学,我就哑口无言,尽管我也读过不少哲学书籍。 但总觉得有的人谈哲学,总比我谈得好,所以不便插嘴。 这种沉默的姿态,恰恰是深谙处世哲学的表现。
我觉得知识上的鄙视链不该有,搞哲学的看不上搞文艺的。这样益处不大,是认知上的错误。我也读过人生哲学,知道谦虚的重要,学问都是辅助思考的手段,不该有高下之分。否则与其研究抽象的哲学,倒不如去解几道微积分题,更高级。 我想哲学不会死,文艺也难以销声匿迹。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需要思考,需要听故事。而且能挽救世道人心的正是哲学与文艺这样的武器。哪怕人类毁灭,新的智慧物种,也一定有哲学和文艺的存在,至于取什么名号,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