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不是是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对当下语文教改怨气的集中爆发。
我的印象我上学的时候从课本上学的是斯人,但我其实更倾向于是人的说法,因结合前面列举的舜、傅说、管仲等人,这里的是,我理解的应该不单纯是“这”的意思,应该是“这、这类、这些”的意思,如果说用斯的话,虽然也有这些含义,但不如用是来的更有具象感,是人感觉指向性更强,所以我更偏向于是人。
人教社的教材应该是具有权威性,但偏偏近些年问题频出,在我看来,之所以出问题,主要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近些年来,由于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普遍认为一是说汉字的歧义太多,不利于世界人民对中文的学习,对中国文化的传播造成影响,甚至有人曾建议取消汉字,采用拼音取代汉字。还有人觉得英文是机器编程通用语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汉语无论是在信息的存储上,还是机器的处理和运用上,都有很大的劣势,所以,在咱们的教改上,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改革,比如,但从对汉字的读音上,许多容易读错的字,被换成了错误的读音,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读鞋),乡音无改鬓毛衰(读摔),一骑(读奇)红尘妃子笑。。。问为什么这样?说是大家容易读错,为了方便大家,将错就错得了,这难道不是很可笑吗?
丑插图的问题,人教社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人教社最终也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是人这件事,人教社张口就是一直是是人,仅凭这句话,有啥说服力?如果人教社想要证明一直都是是人,提供具体的证据出来不就结了,但偏偏就是一句轻飘飘的空话:一直都是是人。怎么服众?
凡此种种,人教社屡屡应对不力,这才导致了人们情绪的集中爆发,人教社这个权威部门,成了没有应急处理能力的蠢呆机构,真令人大失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