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辞海》为什么错了?谁来挑战“文化”新定义(有更新)
查看: 2882|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辞海》为什么错了?谁来挑战“文化”新定义(有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2-7 0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7 23:45 编辑

公理力:《辞海》为什么错了?谁来挑战“文化”新定义
——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4


  在《浅析秦晖教授“文化无优劣”之谬》一文中,笔者提到“文化”这个宽泛概念的定义问题。在留言评论中,多位博友对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差异,凸显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诚如一位博友所言,如果基本概念没有达成一致,“一切讨论都是鸡同鸭讲。” 值得一提的是,最负盛名的美国辞书出版商韦氏公司公布的2014年度十大热词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culture”(文化)。

  随着语言的漫长漂变,“文化”的含义变得极为宽泛。要给它下一个准确定义,确非易事。据相关文献统计,中外关于“文化”林林总总的定义不下200余种!迄今并未见令人满意的公认定义。这是本文标题邀约网友们参与挑战的初衷——希望有人能够贡献出更加令人满意的定义。

  1】“文化”概念的起源与原始本意

  文化这个概念的起源。一个说法是,Culture源于拉丁文Colere,原意指人之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使之超乎单纯的自然状态之上。另一个广为引用的说法是,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所定义,原意是“灵魂的培养”,用农业概念来暗喻哲学上所谓灵魂的发展,乃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由此衍生出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起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以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

    “文化”的原始本意,是指一群生活在相同自然环境及经济生产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潜意识的外化表现。17世纪哲学家塞缪尔·普芬道夫将这个古代表述转化为现代“文化”一词,他认为文化在于“使人类摆脱野蛮,通过巧法成为完全的人”。西方对“文化”的早期定义之一是:“通过相互学习人类思想与行为的精华来达到完美”。

  而根据华夏文明的考证,“文化”也是中文语境中古已有之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易》。如《周易·系辞下》中有言: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即“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图案、花纹、纹理。在此基础上,又衍生若干引申义: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3)在前两层意义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而“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虽然早在战国末年出现的《周易·贲卦》中就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人文化成,有人认为可缩写成“文化”。但“文”与“化”合为一个词,还是在西汉以后,例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自然界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这里“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范畴。梁启超的解读为:“文化者,人类心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值得关注的是,东、西方“文化”概念具有共通的“人之教化”这个原始本意。而将英文的culture一词首先翻译为“文化”,据认为是日本人之举。而直至今日,文化这个词仍具有与其原始本意密切相关,且最狭义的一个特别含义——特指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知识修养水平。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含义在逐步漂变、扩充,其现代用法主要指广义文化概念。下面,就来讨论文献中传播较广的一些文化定义。

  2】“文化”典型的广义定义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与历史现象,既是人类活动的当前形态,又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就在于其从柔性到刚性不同层级的社会影响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既凝结于物质形态之中,又贯穿于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文化概念的基本原因。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人类与其他动物间的根本区别,强调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亦可称为大文化。

  ——文化就是区域族群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这是百度百科“文化”条目给出的一个定义【有文字修改,下同】,显然受到西方定义的影响。它虽算不上高大上,但应该说相当有水平。其特点在于强调,文化的内涵就是人类生活形态要素。该定义显然并非看上去那般“狭义”,而是包括了物质成果在内的一个广义定义。特别是外延中提到的衣食住行等,具有很强的物质性。该定义的优点是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而唯一的缺点是,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弱化了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精神世界!诸如特殊的哲学思想、特殊的文学、艺术等,很难说属于“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另有一个被普遍引用、影响很大的广义定义,则弥补了这一缺点。它来源于1979年版《辞海》,如下。

  ——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它强调文化的内涵是人类活动创造的财富。如果我们将其进一步推演,可更简明地表述为:文化就是非自然财富!应该说没有比这个更简洁的定义了。但遗憾的是,该定义存在明显的缺陷:文化并非仅限于财富!文化中的糟粕就不可称之为财富。例如,直到今天仍然残存的黑社会文化、纳粹文化、种族主义文化等,显然仍属于人类亚文化范畴,但并非人类的财富。(此问题在后面笔者定义部分有进一步探讨。)

  ——文化是一个种族、宗教、或社团的传统信念、社会形态和物质特征,亦包括一定时代群体共享的日常生活方式特征。这是现行《韦氏词典》在“文化”同一义项下的释义。而《剑桥词典》的解释亦类似:文化是一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惯常习俗和信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在《基督教与文化》一书中,把文化界定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

  显然,西方对文化内涵的解读集中于群体的生活方式,从而涵盖了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诸多领域。虽然表述上与中国《辞海》的定义完全不同,却暗含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并不矛盾。中式表述更概括,西式表达更具象。

  另外,就广义文化的解构,常见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说”,但笔者更倾向于四层次说:
    1)物态文化——为适应、克服自然,以及追求人类发展,所创造的物质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为人与人相处及构建有序社会,人类创设的各种社会组织与制度。涵盖经济、政治、家庭、社团等领域,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典章律法等不同约束强度。
    3)行为文化——以科学、技术、教育、民风民俗等形态出现,见诸于惯常生活之中,某些方面可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为满足个体情感、心理、自我实现及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人类开创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其中,人类长期蕴育而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文化的核心部分。

  3】较有影响的狭义文化定义

  狭义的文化,属于人类普遍认同的,可传承、交流的意识形态。互动百科上对狭义文化的定义是: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这就排除了关于人类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而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又称小文化。显然,这个定义脱胎于《辞海》的广义定义。如前所述,其错误依然是用“财富”来表述文化!

  1979年版《辞海》中的定义: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里虽然放弃了广义定义中“精神财富总和”这个表达,但从“与之相适应的”这个限定词可以合理推断,仍暗含此意!可广泛包括语言、宗教、风俗、道德、法律、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所有正面产品,但问题在于丢失了负面文化产品。此外,该定义特别强调“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只不是画蛇添足,而且损害定义的正确性。

  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理解:“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泰勒也被认为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前些年,新加坡出版一本被吹得很厉害的中文著作《博弈圣经》,其中对文化给出一个独特定义,不妨罗列在此:我们把脱离大脑的感觉、思维、意识、观念,向主观、理性、真理,一级一级的私湍增量,称为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克林顿·道金斯为表明文化传承机制,他以生物学中的基因作类比,于1976年创造了一个代表文化基因的新词“模因(Meme)”。模因包含宗教、谣言、新闻、知识、观念、习惯、习俗甚至口号、谚语、用语、笑话等,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这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观念,在散布过程中互相竞争,因此出现类似“物竞天择”现象。

  而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审视,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包括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时的一种自我对话、自我观察的方式。

    当然,还有很多亚文化概念,如企业文化、足球文化、宗教文化等,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这里就不讨论了。

  4】笔者两个简明定义及《辞海》的错误

  “文化”新的广义定义。作为抛砖引玉,如果非要给文化提出一个高度概括性的广义定义,笔者宁愿表述为:
文化乃人类进步史的累积物,包括人类进步轨迹一切物化与精神外化产物。

  之所以采用如此表述:
    首先是因为《辞海》定义中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这个定语改为“进步史的”不失原意,且更简洁。
    其次,关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加其它限定词的“累积物”已经暗含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及其总和之意!
    第三,之所以用“物”替代《辞海》定义中的“财富”,如前所述,目的在于涵盖非财富部分的负面文化产物。除了上文举例的黑社会文化、纳粹文化、种族主义文化等之外,还包括历史上诸如女人缠足、杀生献祭、活人陪葬、各种酷刑等群体活动产品。在一般意义上,这些东西不是人类的财富,但它们都曾经是某些个历史时期、某些个民族的惯常文化。将这类负面文化排除在文化定义之外,不止是普通意义上的不严谨,更是一种学术错误。    第四,与前半句的内涵定义相对应,后半句属于外延性定义,以方便理解。

  被广泛引用的《辞海》定义为何会错误地将文化表述为“财富”?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这就引出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间的区别问题。与西文语境不同,在中文里,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两大概念很容易混淆。有中文学者试图对此廓清分野: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现,以及工艺与科学的成果,可以认为是文明的表现。而文化偏在内,偏重于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等。

  但遗憾的是,这个解读仍流于表象,而错失本质,难免牵强。在笔者看来,与文化涵盖人类进步轨迹中正、反两方面产物不同,文明则是涵盖人类个体与群体进步状态的一切要素!文明无疑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并不包括并非财富的负面产物!

    在这一严格意义上,文明属于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就本质而言,文明代表人类发展水平,而文化涵盖人类发展轨迹。这是两者间的根本区别。例如,人们在大多数场合可以恰当地使用饮食文化、网络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同性恋文化、黑社会文化、白人至上文化,等等,但有多少场合,你敢放心使用饮食文明、网络文明、茶文明、酒文明呢?更别提同性恋文明、黑社会文明、白人至上文明了。由这类具象对比,不难体会两者间的区别。而《辞海》的文化定义恰恰混淆了文明与文化间的根本区别。
    需要指出的是,中文语境中,文明还有一个历史性特定含义——表征特定民族或地域的进步史遗存。在这个意义上,文明与文化亦存在概念上的混淆。

  “文化”新的狭义定义。与笔者上述广义定义相对应,狭义文化可定义为:人类进步史精神产物的累积。
    而从功能角度定义概念是主要方式之一。如,“车”可定义为有轮子的陆地交通运输工具。这里的“交通运输”就是功能。从该思路出发,笔者试从另一个视角给文化下一个狭义定义:
文化,泛指人类促进自身社会化或差异化的一切精神产物。

  不言而喻,作为文化的狭义定义,这里必须剔除物质产物。而归结为社会化或差异化,则属于文化的本质功能,可涵盖狭义文化的所有门类:促进人类社会化功能(组织化、规矩化)者,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等;有助于差异化功能(个性化、独立化)者,诸如艺术、知识、法律等

  最后,真诚欢迎任何建设性意见,有诚意的理性讨论、质疑和批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12-7 08: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华夏文明有着比较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2-7 09: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2-7 09:14 编辑

我还真思考过汉语文化这个词。
我是从这个角度来体会的。
我是从强化、弱化、风化、僵化、石化、玉化这些词体会了化的意思,再反过来品文化这个词。
我揣摩过为什么像女真、蒙古这些剽悍的民族在取得中央政权后,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后而迅速衰败。
多少有一点儿体会,还不完善:文化和丛林是背道而驰的。在发展文化的进程中,人有偏失,把丛林不加分析地全部否定全部抛弃是不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2-7 09:22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2-7 08:46
“华夏文明有着比较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

西方学者言必称古希腊(甚或包括古罗马)现象,不只是因为文艺复兴前神权统治的千年黑暗,更大的原因是除了那两个明星,他们自己的古代文明乏善可陈。你觉得,这与华夏文明的祖先崇拜文化有没有相似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2-7 09:25 |只看该作者

到底有没有“文化人”这个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2-7 09: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7 09:22
西方学者言必称古希腊(甚或包括古罗马)现象,不只是因为文艺复兴前神权统治的千年黑暗,更大的原因是除 ...

肯定不一样,溯源和崇拜是两回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7 0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文化即生活方式。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2-7 09:43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09:12
我还真思考过汉语文化这个词。
我是从这个角度来体会的。
我是从强化、弱化、风化、僵化、石化、玉化这些 ...

【我是从强化、弱化、风化、僵化、石化、玉化这些词体会了化的意思,再反过来品文化这个词。
我揣摩过为什么像女真、蒙古这些剽悍的民族在取得中央政权后,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后而迅速衰败。
多少有一点儿体会,还不完善:文化和丛林是背道而驰的。在发展文化的进程中,人有偏失,把丛林不加分析地全部否定全部抛弃是不对的。

------------------------------
嗯,这应该是文化范畴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除了文化有正面负面之分,确实还存在一个是否具有健康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能力问题。

在蒙元和满清时代,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是无疑的,但一种先进的文化与这种文化能否带来民族的强大不是一回事。而越是先进的文化,越容易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即更容易失去健康的代谢机制,走向僵化,应该也是不争的事实和规律。

蒙古人和女真人被先进、“强大”的中原文化同化,类似于双刃剑。这些少数民族走上文化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失去本民族文化强悍生命力的根基要素。这是历史的悲哀。不只是这些少数民族自己要对此负责,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僵化也需要对此负责。

这是我的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2-7 09:45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7 09:43
【我是从强化、弱化、风化、僵化、石化、玉化这些词体会了化的意思,再反过来品文化这个词。 ...

我儿子不会爬树,引起了我的思考。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2-7 09:4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2-7 09:25
到底有没有“文化人”这个词?

就狭义文化而言,这个说法可以有。文化人,简单说来,无非是指教育程度和学识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2-7 09: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2-12-7 10:28 编辑

  总的来讲,迄今为止。公大教授也就这篇算像样点的正经作品。不过缺点仍然十分明显。

  首先裹脚布的抄书一大堆,完全没必要。

  搬砖吓唬人显得自己很有文化似的,谁不会?

  至于全文的见识却弱鸡得本科生都不如,就这点认知水平还教授?你就是增加一个自己的定义,也不过就是一家之言,反正这种话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既不可证实也无法证伪。人家一样也能提出自己的定义。又有什么稀奇?

  至于“人类有目的活动之产物”云云,这种能用来解释一切的逻辑实际上什么都解释不了。试问除了文化之外,人类有哪样东西不是有目的活动的产物?你每天的生活垃圾,不就是你有目的性的生活工作这些活动的产物?还有说得不雅观点,你每天拉出来的屎,不也是你有目的性的吃饭活动的产物?那些也能叫文化?

  你开车一不小心制造了一起车祸,当然也是你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的产物。那也叫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7 09:55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09:45
我儿子不会爬树,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个问题背景就更大了。科技飞速发展带来文化进步的同时,正在弱化人类的体能——不只是体力,还包括适应气候及其它环境变化的能力。发达国家在长距离耐力性竞技项目上反而不如贫穷国家,也是例证。健身房的普及也很说明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7 09: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2-12-7 10:01 编辑

大清从建政到灭亡276年,比秦,西汉,东汉,晋,隋,唐,北宋,南宋……政权的存续时间都长得多,与明朝一样,何谈【迅速衰落】?分明是瞪眼珠子瞎说八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7 10:02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下田干农活,长出来的庄稼当然也是公理力有目的活动的劳动产物。那些玉米花生粮食什么的,也叫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7 10:03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2-7 09:28
肯定不一样,溯源和崇拜是两回事

其实,西方也并不止于溯源,崇拜的成分似乎也不弱。

在我看来,崇拜心理,也是人性的基本面之一,也就不分东方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不足以改变人性。
所以,人类的文化共性(特别是狭义文化)远大于差异。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7 10:04 |只看该作者
在蒙元和满清时代,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是无疑的
-------------------------
又开始不忘记吹自己文化的先进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2-7 1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7 10:03
其实,西方也并不止于溯源,崇拜的成分似乎也不弱。

在我看来,崇拜心理,也是人性的基本面之一,也就 ...

“在两千年前,古希腊就已经有了民主政治体制的雏形,这相当令人惊叹”,这不是崇拜仅仅是赞扬,因为定性为雏形
“祖宗之法变不得”,这叫祖先崇拜,体现为至今还在实行秦制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2-7 10:11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2-7 09:37
文化即生活方式。

这个简化定义的思路是我赞成的。至于简化到什么程度,基本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严密性和区分度。

“生活方式”能不能作为文化的定义?
只需考虑文化的历史纵深特征,就会发现,这个只是一个状态广延性质的表述,还是缺了历史累积的部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2-7 10: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7 10:11
这个简化定义的思路是我赞成的。至于简化到什么程度,基本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严密性和区分度。

“生活 ...


历史积累也会在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2-7 10:16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2-7 09:59
大清从建政到灭亡276年,比秦,西汉,东汉,晋,隋,唐,北宋,南宋……政权的存续时间都长得多,与明朝一 ...

建政就接受了中原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12-7 10: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2-12-7 10:20 编辑

广义的文明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在某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与其他地区和人群不同的社会文化总和的统称,这是个有源头涵义的概念
狭义的文明指的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匹配度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2-7 10:18 |只看该作者
  蒙元同时代的13世纪,英国就已经开始走议会道路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早就萌芽并迅速蔓延。

  比起满清时代,15世纪初欧洲西班牙这样的小国就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然后葡萄牙、荷兰乃至英国不断跟进,海上称霸,全球殖民地掠夺。光荣革命完成于17世纪的1688年,此后具有全球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无论制度还是经济还是军事还是生产制造,无不领先于所谓的满清时中原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2-7 10:20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中原文化,也就道德文章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才能安慰某些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12-7 10: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0:16
建政就接受了中原文化?


建政前就接受了很多。汉人也大量接受了满人文化。距离那么近,是互相渗透的。所谓“北方汉人”基本就是满人。现在讲的“老北京文化”就是从前满人的生活方式么……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12-7 10: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2-7 10:24
建政前就接受了很多。汉人也大量接受了满人文化。距离那么近,是互相渗透的。所谓“北方汉人”基本就是满 ...

满清入关,文明冲突过程产生的文化交融现象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2-7 10:28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2-7 10:24
建政前就接受了很多。汉人也大量接受了满人文化。距离那么近,是互相渗透的。所谓“北方汉人”基本就是 ...

你可真能扯,京戏是满人文化?书画是满人文化?你看溥儒用满文抄《金刚经》吗?他的画有哪些是满族特有的笔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2-7 1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朝鲜人,满族人,北方汉人。文化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就分不清。血缘上也难讲……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2-7 10: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8
你可真能扯,京戏是满人文化?书画是满人文化?你看溥儒用满文抄《金刚经》吗?他的画有哪些是满族特有的 ...


《金刚经》也不是汉人的,是印度人的。阿三的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2-7 10:32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2-7 10:29
日本人,朝鲜人,满族人,北方汉人。文化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就分不清。血缘上也难讲……

日本也铸“孔方兄”,全是汉字。他们也弄“年号”,都出自中国古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12-7 10: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0:32
日本也铸“孔方兄”,全是汉字。他们也弄“年号”,都出自中国古籍。

唐文化在日本
明文化在韩国
清文化在台湾
咱们是秦始皇加马克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