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17 11:24 编辑
讲义尚在修改中,先下发同学们预习一下吧,谁让公老师毁人不倦呢!
话说中国的疫情防控,当下六星有三派观点成鼎立之势:
A】早就该完全放开,与病毒共存(张文宏拥趸);
B】认同现在完全放开;
C】认为现在完全放开仍太匆忙!
咋整?三派打架,大可你死我活,收获不过一地鸡毛。公某建议,大家都来六星夜校,上上疫情补习课。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六星有公某免费课。公某第一课,也是最后一课:关于病毒变异真相,以及理想的防疫举措。
问题一:病毒变异为何发生?变异频度有多高?
如果任何人给你一个满意回答,那都是骗子。人类认识很有限,最杰出病毒学家的诚实回答,也只能是地下党受审是的标准答案:不-知-道。
问题二:病毒变异有何特点?
全部有把握的特点包括:不确定性,随机性,无目的性。
问题三:病毒变异的方向性是怎样的?公认的说法是向着毒性越来越弱的方向变异,对吗?
错!病毒DNA的变异没有方向性。既不会向着毒性增强的方向变异,也不会向着毒性递减的方向变异。原因也很简单,病毒无意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暗示了病毒变异不存在任何方向性。
如果就此打住,不做进一步解读,无法打消你充满问号的求知欲。何况,这也体现不出公某毁人不倦的风格嘛。
现在换个视角,进入你或许更熟悉的领域:人类的进化。
无需赘言,有足够事实(如脑容量)证明,人类在历经数百万年的进化征程上,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也有足够的事实证明,包括人类及其他低等动物们都在向着能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这些还不足以证明:人类的进化有明确的方向吗?
没错,在足够尺度的历史坐标上,人类和其他动物表现出进化的方向性。也正因为如此,就是早期的人类学家也一度相信,人类的某些机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凭借常识人们也都熟悉:姚明的孩子会是大高个儿;父母是帅哥美女,孩子也大都漂亮;成绩优异的学生,其家长很可能也聪明过人;能歌善舞民族的下一代往往不逊色于老一辈;更不必提黑人父母生不出白人孩子……
但是,有谁见过钢琴家的孩子不用努力就会弹钢琴?木匠的儿子生来就会打家具?其实,上面这些看上去有道理的例子,除了肤色、眼球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包括身高等,可以遗传,其它都是一种在主观愿望加持下的错觉,而非真理!
问题四:难道新冠病毒从3年前出现到现在,变异的结果呈现毒性越来越弱,不是事实吗?
当然是不可否让的事实。但这不意味着今后出现的新变异毒株的毒性一定比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更弱,毒性更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想一想伴随人类至少百年以上的流感病毒,在经历如此漫长的变异之后,为啥每年还会夺走一个国家数万,甚至几十万人的生命?而没有变异得人畜无害呢?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动辄以万年、十万年为单位的进化与微观时间坐标上的演变不是一回事。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细胞、病毒,在微观时间坐标上的演变都是DNA变异。变异也就不可能表现出任何方向性。
那么,3年来的新冠毒株变异毒性确实降低了,又该怎么解释呢?
这就必须回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具体到病毒,虽然既无目的,又无方向性的随机变异在不断发生,但只有那些最能适应宿主环境,且具有高传染能力的毒株才有可能大范围传播。某些变异完全不能适应宿主环境,如被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围剿,而“胎死腹中”,还有一些或因适应力不足,或因传播力弱,只能在小范围扩散,并在短期内消亡。
例如,到目前为止,只出现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达40%-90%的致死率。换句话说,这种毒性超强的病毒把大部分宿主都杀死了,而其传播途径又是依赖体液等(不包括空气中的飞沫),所以这个病毒也就没有大流行的危险。
毒性过强的新冠病毒(如初期毒株)也是类似机制,由于宿主死亡率过高,不能广泛传播,逐渐被毒性较低,但传播力更强的毒株取代。今天的奥密克戎毒株就是典型,其低毒性和高传播率决定了它很难被消灭,新变异毒株取而代之也相对困难。
由于这一机制,当时间尺度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数年),DNA变异没有任何方向的病毒,其总的进化趋势却呈现出大致方向性。这就是基本结论。
问题五:任何看待新冠病毒今后的变异?
这个问题才是本讲座的核心。基于上述4个问题的梳理,公某有以下几点预判:
1)不要指望未来新冠毒株的毒性会进一步减弱!因为目前的奥密克戎毒性已经可以让绝大多数宿主“很好”存活——目前看不出有明显的后遗症,更低毒性的毒株也就体现不出“竞争力”。除非其传播率更高,但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已经难有比肩者。
2)不能排除毒性更强的新毒株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并导致大量致命的可能性。
3)完全放开导致阳性患者急剧增加,带来医疗系统挤兑甚至崩溃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4)一旦出现阳性者急剧增多的局面,变异出新毒株的概率也显著增大。
基于以上认识,公某以为,拥有14亿基数的中国,特别是高龄老人疫苗接种率不理想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管控地完全放开,并非理想举措。张文宏在演讲中说,美国因疫情死亡者的平均年龄是83岁,而美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82岁,疫情高死亡率并不影响美国的平均寿命!这番评论涉嫌过于冷血,完全不可接受。
回到六星三足鼎立的派别问题上来。公某忽然发现,自己很难加入任何一派。中国人口基数超大,人口密度极高,包括城市普遍性公寓式住宅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宜简单效仿欧美国家做法。
公某心目中当下理想的防疫模式是一种极简版“精准防控”:阳性全家成员居家隔离;同楼道,包括阳性者活动轨迹所及者,100%筛检;其他楼道和小区,一切如常。根据疫情曲线变化,适时进一步放宽。这样做的主要出发点,尽可能抹平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降低医疗资源挤兑风险;避免高龄患者(特别是未接种疫苗者)暴露于阳性环境的几率,同时为他们接种疫苗争取时间。
最后,你或许对公某这番所谓“讲课”的可信度尚有疑虑,楼下会就这个问题,给出充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