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下午好。
我多少有点私心的。
原圣约翰大学的校训为:”'光与真理“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在西方人文主义者的眼里,是”真理”的一个形象的比喻词。
我只是一个建议,具体采纳你与自我穷困兄自定。
(ZT)
圣约翰大学原址,坐落在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内有一牌坊,同华政长宁校区里其它近、现代建筑一样,也是圣约翰大学的遗迹之一。在牌坊上方,刻有“光与真理”四个字,我在华政读书时,对它的含义,不甚了了,也未曾思量。
现在回味,觉得在我所知的校训中,“光与真理”是最好的,没有之一。我当然知道,圣约翰大学是一所由教会举办的大学,“光与真理”原与基督教教义有关,《圣经》中就有:“要有光”。抛开宗教因素,用世俗的眼光诠释“光与真理”,它依然熠熠生辉。为何?
人活世上,安身立命,需有信仰。退一步,如果没有信仰,也应有信念。
光与真理,可以是信仰的原则,也可以是一种活着的信念。我认为,对于世俗的人,它是一种让人向上的心灵基石,用时髦的话说,是一种正能量。
“光”,我无法对其下定义,但它与光明、前进、前景、向上、乐观、勇气等词汇正有关,与黑暗、落后、愚昧、反动、悲观、忧伤等词汇负相关。
眼里有光的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会尽情地享受光的温暖,当晴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的时候,会基本忽视阴影的存在,即便在黑云压城的至暗时刻,也会坚信,光明终将战胜黑暗,风雨之后,未必有彩虹,但必有晴天。 眼里有光的人,虽知晓人性的弱点,但看到的更多是人性的光辉;眼里有光的人,追求真善美,鄙视假丑恶;眼里有光的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不搞阴谋诡计;眼里有光的人,可以羡慕他人的成就,但不会心生嫉妒;眼里有光的人,从容淡定,平安喜乐,纵然偶尔也有短暂的忧伤,但绝不会常怀悲戚;眼里有光的人,不一定都勇敢如斗士,但绝不会扭曲如蛆虫,更不会为黑暗唱赞歌。 没有光,世界将毫无生气。心底无光的人,灵魂有如荒芜的沙漠,纵然活着,亦如行尸走肉。 与“光”孪生的正向词汇,是“真理”。
真理,是人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自身接近其本来面目的认识。真理与真实、真相、科学、规律、诚实、实事求是等词汇正相关,与谬误、虚假、虚伪、迷信、荒唐、欺骗、反智、指鹿为马等词汇负相关。
真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追求真理,必然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必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真理,必然要求人格独立,反对盲从;追求真理,也就是追求真相;追求真理,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进而可以克服人的惰性;追求真理,就不会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从而可防止跌入下流。
光与真理,既是相互独立的词汇,又互有关联:谎言见不得光;惯于搞阴谋诡计的人,人格阴暗;眼里有光的人,多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人,多相信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