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薄荷味 于 2023-5-16 03:40 编辑
五月过半,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没什么大事情。过完一天,平平安安的就是最好。大大小小的有些事情可做,就觉得这一天比较丰满,比较有意义,什么都没有做,就觉得罪过,混日子了。本想着开一个贴坚持一段时间,一眨眼夏天了又做了停顿。不合时令,唱歌吟诗都会有失雅趣。
夏天到,温度爬升,又回到最熟悉的小城,家在二楼,也还觉得比较有地气。虽是每年都来小住,也还是有很多不习惯。每年的五一左右总是会拎包挪动一次居所,实则避暑。小城里的家清爽,和高层楼相比,住起来不那么干干燥燥的热。一年之内晚上开空调的时间也不过十天半月,即便是开空调,空调里的风柔软温和。居住楼的前边是居民区,后边则是一片湿地,一个小小的湾地,芦苇葳蕤,周边则是粼粼的树木,有风,绿色一波赶着一波,涌起黛色浪潮来。夜里一片安静,偶尔一两声蛙鸣,越发寂静,即便是蛙声一片,也还是一样寂静。偶尔,一两声噪音,所有蛙鸣闸住,好像被惊吓住了,再然后,一声,两声,一片,高高低低,高低高低,声波凑出美妙的乐曲来。便有了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感深受,惟妙惟肖。想必一千多年前的辛弃疾也是在这样的夏夜里独坐,同样的身临其境。总有些诗意有迹可循,总有些感觉古今一脉。总有微妙的时刻,会把每一个孤寂的人融入很多贴切的环境里,用世俗的温暖拥抱那些孤独却有趣儿的灵魂。许多努力,只是为了暗淡的那么一束荧光,却无比珍贵。寂静的夜,温一杯水,调一匙情怀,闭着眼睛,世间茫然摊开宏阔又深不见底,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寻寻觅觅。
人在这个世上,总要有自己的空间,能如鱼得水才最好。闲暇翻读,看着一些人写了那么一点文字,后面附带了那么多的简介忽而生出一种反感,虚浪之名毫无意义。做学问的人也没有这些酸懦之气。拉封丹寓言里,有一则《大山临盆》,内容如下: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中国的人文学者弄点学问,就如大山临盆一样壮烈。不止现在,而且有过去,还有未来。
无常人生中某一些珍贵的东西,有一点难度,有一点挑战。当所谓“灵感”光时,报以极大的热情,调动经验,调动情绪,调动感受,调动能调动的一切,以最恰当的方式,给它找到一个好的安身之所。就好似得了一块最美味的糖果,不要一下子嚼碎了,一定要含在舌头底下慢慢地品尝它的味道。
夏天来了,偶尔有点惆怅,太热了也不舒服。看了一位女子的画:她笔下的花鸟,有大丈夫阳刚之气,风骨峻峭,别有法度。但愿自己也这样吧,阴柔是骨子里的,阳刚是在粗粝的世上磨砺出来的。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才是最好的姿势,也是最好的状态。
“载酒赋诗溯白山王气黑水霸图胜迹蔚成新栋宇,先忧后乐看四境桑麻万家灯火放怀奚止快登临。”白山黑水,四境桑麻,阔了去了。养了五条小裙子鱼,两三天喂一次,还有一条本地鱼,比较大,五六天喂一次,两只乌龟,也是五六天喂一次,还有好多花,走走转转,随便看看,朱顶红这几天开得盛极了,巴掌大的花朵,南北一对,东西一对,血红血红的,很好看,又萌生出淡淡的忧伤,盛极必衰哦。转念:花本身是快,淋漓尽致的怒放最美最摇曳,即使开败,也不枉来世间一趟。只为自己开,也是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