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6-8 19:26 编辑
看到色妞《红袖已死》帖,纯属意外,以及意外中的意外。
就我这个懒散,能躺绝不坐,翻墙串版什么,不存在的。但,机缘巧合,我还是看见了。天意啊,不配合说叨几句,都不符合我的话唠本色!
原文引用:
除了李熙,我看不出红袖有一丝一毫可以复活、有必要复活的迹象。
为李熙点赞。
试着解读如下:
1、幽怨。传说中的一团火呢?满天星呢?肿么只剩下寂寞沙洲冷了!
2、怂恿。李熙,赶紧复辟,啊,不,复活吧,鼓动你的小伙伴。
3、泪目。临百万,你再不死回来,这就是你的祭文了!
4、其他
莫名想起鲁迅先生,套用他的话来说:单就“论坛”而言,“红袖”是早就死掉了的。先前的“天涯红袖”,此后的“六星红袖”,哪一个是真正意义的“红袖”?无非是红袖大厦坍塌之后,遗老遗少们找个壳子寄存所谓情怀罢。
故而,“红袖”早已不是实物(实物已死。后续的天涯、六星,也不过是伪实物),而是虚拟的符号,或者说某种信仰、精神世界。
深处的情怀虚无缥缈,寄居蟹式的红袖人(被戏称余孽的),何尝不是江湖?江湖是什么?无非是生的,熟的,半生不熟的。
夫妻走到头的,都不多,何况网络人?“红袖”从来都不是特例。重逢的短暂欢喜撑不起相处的漫长。生的,半生不熟的,碰撞在所难免。就算是熟的,也还有八分、九分和十分熟的区别。
跳出“红袖”的固化思维,天涯人是不是如此?六星人是不是如此?……其他,又是不是如此呢?
从这角度而言,“死”的帽子,不独压在红袖的头上。从前的雅虎,搜狐,榕树下,再到红袖,天涯,六星……谁不是“死”了或正在“死”的路上?
天涯“死”了没?还有天涯人奔走呼号。六星“死”没“死”?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不同?众筹一座将颓未颓的古墓,几个孤魂野鬼暂时栖身,就是“活”着吗?挂着吊瓶,插满管子,苟延残喘而已。
话说回来,“红袖”真的“死”了吗?色妞把“李熙”推出镜头,本就自相矛盾——逻辑而言,李熙是红袖的,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必须是:人(李熙)在,阵地(红袖)在。
要多少人,才能证明胜利?一万?一千?
尽管我从不觉得李熙能代表红袖。但,他是色妞推出的标杆,那就姑且以他为标杆。看着“他”,就心生欢喜,想起红袖点滴——包括曾经的文字,曾经的碰撞,曾经的情谊,以及其他。
谁规定“美好”定要在俗世里永生?……午夜梦回时的爱和忧伤,酒至微醺时的微笑和怅惘,三、五人旧事重提的欣悦和琐碎。
——红袖,在红袖人心里,是血脉,是原乡,是情怀,更是信仰。“死”,是不可能的。哪怕各有各的走向,却也各有各的怀念,与“红袖”相关。某一刻跌入记忆,打捞起些许过往,说,或者不说,都能对上口型:红袖,你好。
有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非亲历者,如何能懂个中滋味?就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驳论文,但凡能找出一个特例都能推翻以偏概全的论证过程。何况,红袖不止“李熙”一个人。对了,临百万,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