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题跋一则
“身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意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日书赠都峤邵道士。” 芭蕉和莲花是佛家常用比喻,芭蕉,其叶层出不穷而除去叶子中无一物,喻空,莲花则喻不染著。 从文句上看,苏大胡子可能是在开玩笑,因为他不可能不知道佛家的芭蕉莲花是在说什么。 “百节疏通”承“身如芭蕉”,芭蕉没有节,疏通到没有,可见其疏通了。“万窍玲珑”承“心如莲花”,心和莲都是有窍的,这里说万窍,若是算上周身每一毛孔,则还说少了呢。 “来时一”,人生皆始于婴儿。“去时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尘劳也罢,八万四千法门也罢,都是万千造作同归于尽。 “此意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也”,《楞严经》在宋时是难得一见的书么,何况《楞严经》也不可能说“百节疏通,万窍玲珑”这样着相的话,所以我觉得苏大胡子是在这里和邵道士开玩笑,道士与和尚隔教,拿定他不读楞严也是可以有的。 “身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如果不考虑两个比喻的佛家背景,这倒可以是对文艺的大赞:元气淋漓,心手相应,是第一等境界。以我所见,鲁公草稿、东坡闲文、天池泼墨皆可以当之。 偶见有挽金庸先生联用此典:“身如芭蕉心如莲花哲人远去,百节疏通万窍玲珑天笔回归。”且不说它成不成个对子,挽联是可以这样开玩笑么,不知道是真是假。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有户人家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贴在大门上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