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梗儿
小时候很愿意听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尤其愿意听马三立先生的。侯宝林和马三立都是老一辈人物,只好搜寻一些录音录像来看。我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好高骛远,使劲地朝一些高水平人跟前凑。马三立水平高于侯宝林,一户侯的水准现在已经无人可及。在小戏园子看过一次郭德纲班子的相声演出,最大的差距有俩:一是叙事不足,二是抖包袱里太滥用伦理梗儿。
所谓伦理梗儿,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郭德纲老是拿着于谦的夫人和父亲逗哏,于谦还在那儿一心一意地捧呢。观众席上总是发出嗤嗤的笑。能因这种浅薄的包袱而乐,是我不喜欢的氛围。使用伦理梗儿的相声更不喜欢,陋矣,鄙也。
相声演员学习的时候读书不多,出师后四处演出也耽误读书,又不像老一辈演员深入百姓生活,身心都局限在一个相对狭隘的环境里,抖包袱就缺少广阔的素材和内容,只好努力发挥相声技巧去搞笑,于是就搞出最烂俗的伦理梗儿,而且重复用,个个用。浅薄。粗鄙。
王小波陪夫人去美国读书,在许倬云老先生门下混到一个文科硕士。那段日子里王二读书不少,可惜底子薄,写文章时处处露底儿,杂文集里屡屡读到“我上山下乡那几年”云云,也不管与上下文对不对榫接卯,活像一个醉汉重言复语。上面我说过现在的相声叙事不足,王小波的杂文也是这样的,叙事撑不起他在讲的情理与趣味。
红袖的砖神先是自许王小波门下走狗,然后又说王小波杂文是中国第一。取法其上,乃得其中;取乎其中,仅得其下。王小波杂文的最大毛病是叙事不足以撑起他拔苗助长的情理,以此为师,于是写出砖文只能像郭德纲班子的相声,好用伦理梗儿,好脱裤遮颜求掌声。
掌声雷动。那是必须的套路,每下愈况,越来越耀眼夺目。郭德纲的相声班子用过伦理梗儿之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观众席,双手像三岁小孩一样拍拍拍个不停,直到观众席上掌声轰然。红袖的观众,多少年来已经不用暗示,习惯成自然,一见脱裤,自然上头,“文章有真性情啊,古人胸怀坦荡,砖神超越古人远矣,胯下坦荡荡。”掌声是少不了的,大妈大婶们抓起痒痒挠,可劲儿敲打前后排的椅子背,啪,啪啪,一排复传前后排,啪啪啪啪……红袖情怀充塞小戏园子。
学王小波而学成郭德纲戏班子,那就不如直接学岳云鹏,岳云鹏会摸。底色是郭德纲戏班子的王小波门下走狗,底色不如相声,面色不如杂文,远不如岳云鹏会摸出一个损色儿。一摸,底裤掉色儿。再摸,红袖观众失色儿。三摸,估摸着色妞该出来圆场了罢,成色已不足,情怀快来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