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了锦衣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原文。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一个字美。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优点,雅致,凝练,细咂有味,意境悠远。不同于现代诗歌的野性,它是一种张弛有度的缥缈之风。因平仄,韵脚,念之自有音韵流动之感。这种阅读享受应该说是独一份的,极大程度凸显了中文汉字的魅力。
更难得的是,雅俗共赏,中国古诗词很明快,不晦涩,表情达意自然流畅,这是有别于现代诗歌最大的亮点。唯一遗憾的是,有得有失,因为受困于平仄,遵循的是传统中国文人式咏怀,所以,自苏辛后,突破不大,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表达方式。
你比方苏东坡的这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说起宏大,洒脱,便离不开江河湖泊气象之类。但个觉这应该只是今人才思不够,想来自有拓宽法门。总之,瑕不掩瑜,中国古诗词大雅如珠,值得玩味,永不过时。另被人诟病所谓音韵格律,乃其迂腐无能,自规中出方美之极,你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以及跳出庸常走笔的能力,与古诗词何干?
是以,在古诗词盛名之下,亦给了现代诗歌一席之地。不可否认,现代诗歌因其灵活宽泛的自由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概其开创了有别传统的视角,通感混搭。这种走笔赋予人奇特的新鲜感。但这也往往将人导入误区,一味追求用词用句之惊悚。恰恰想法,好的诗歌必须是走心的,触动人的灵魂。举个形象的例子,把一枚月亮写了又写,我的诗里,是写旧了的流水,倒映着兰若寺和沈园。这样的写法贴合人的情感是以能让人接受,其表现力也比传统写法更具有感染力。但倘使你写蓝的天空,铁一样的月亮,大地结冰了,每个人都是流沙。这类单纯炫技,没有服从你整首诗所要表达的目的,显然是失败的。诗歌是荡涤人心的产物,写下后要能让人记住一个鲜明的感受,应该是首要的,在此基础上,体现各自的风格。
草草谈谈,实在是两者都好,无法互相取缔,这就是汉语言独有的魅力吧,继承与创新,美永远新鲜充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