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结婚后和儿媳一起过来看我们。区区四五十公里,这要搁北京等大城市,就算一环之内的距离吧。其实,他们还是不够勤奋,现成的12号快轨线,离家也不算太远,直接就过来了,偏不,要自己开车,说实话,还是贪安逸而已。
年轻人的事情,从不参与,除非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会有所表达,但是,如今这表达已经完全不是儿子单着的时候,我可以张嘴就来,现在话出口要斟酌一下,儿子是自己的,儿媳那不是。
我一直力主一个观点,可控的距离真能产生美感。父母和子女,最好的距离是若近若离的平行线,尽可能避免相交,因为多数的相交基本都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日子,这就很好。
愿意来,随时欢迎,不来我们也不上赶着惦记,这距离不远不近,一切都好。
那日老友问我,不准备搬回市内住?我说我在这边住习惯了一百三十多平有山有海的房子,你让我回去蜗居那三五十平的小房子?你觉得我能干吗?他说:住儿子家啊,他家不也是一百多平吗?我说,我得什么找抽的体质,去干这种没脑子的事情,放着自己清静的日子不过,去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他说,那他们有了孩子你不得帮着带?
我说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不去假设。就算有这一天,也绝不去他家帮着带,要信任就把娃送到我们这里,要不信任那就敬请随意。
和儿子儿媳吃饭的时候,随意交流着。剩下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原则早已经界定,各自过各自的日子,需要我们帮忙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必定会出手,不合理的,我们做不到的免谈。
那日办完结婚答谢宴回来,我夫人说了一句话:当年应当压着他进一所名牌大学。我诧异的看着她:然后呢?所谓知其子莫如其父。就儿子这个体性,连国企都呆不住,你能指望他什么?幸亏没去名牌,否则可能就是街头外卖大军的一员(没有丝毫瞧不起外卖大军的意思)。
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事业),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我从未指望靠他来祖坟冒青烟,耀祖光宗。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到这个幻变热闹的世界,如果能平静的走过一生,那就是最好的修行和回报。
所以,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望子成龙这个成语,我没兴趣,也从未把这种思维强加给儿子。
只要他活的开心,独立,自重,懂是非善恶,这就足够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能打的你遍体鳞伤然后让你刻骨铭心。这个比说教和灌输好用的多。
所以,非要指望什么,那就望子做人吧。
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不危害社会,努力且会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