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期啊 于 2024-1-27 09:26 编辑
看小段聊欲望的硬伤,她举了几个例子,左传里的故事,史记的例子,聊斋志异的例子,然后是欲望。
将欲望放在这几本著作相类比,可见欲望在小段眼里的地位并不低。
小段关于欲望的硬伤一文思考,试图通过左传里的故事,小说家冯梦龙对故事作者的疑问:刺客死前并没有被人发现,史书是怎么知道他欲行刺的呢?
事实上是对作者视角的探讨,他在征文开始就执迷于探讨视角问题:
作者知道的。作者让自己知道的。
作者让自己对事件全知全能,全知道了。
小段就学着别人用了上帝的视角一词,其实这词就是全知全能的戏谑。
然后小段举例聊斋志异,纪晓岚对作者写作狐仙鬼怪的能力和视角问题有些疑虑:作者不是鬼怪狐仙,如何写出这般妥贴?
这个是虚构和想象的问题,是人类为主体的虚构,不仅仅是视角问题。
大多数作者,绝大多数,都会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叙述事件和故事。事先知道了起因经过和结局。
为什么呢?用其他视角是什么样的?
小段就如同稚子学步一般执着探寻视角问题。
他也如最初格物致知的王阳明先生,格竹子至于生病而不得要领。
这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已经升至哲学执着的体悟过程。
想起当初她学诗,诗的语言情志尚未体悟,自己瘦了。
她在思考诗理。
人之思虑有深浅,有偏狭。
但在小段这里,恶毒和口水是没有的。
因为这些与他来说无趣无益。
或者说她在论坛的秉性里就没有这些。
但是关于欲望的硬伤一文,我是看到了小段影影绰绰的八卦之心:作者你来聊一聊,你没亲自经历过,咋这的那么真,咋那么似曾相识的感人呢……
作者,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你?你到底是那个女的还是那个男的……
我看到杰赛尔先生的二溜子语言和思考。有点文化,不太多,主要是脑仁有点偏。
看到芳源先生的学而不思的伪科学思虑。看热闹不嫌事大,结果差点被石头砸到。
还有隔壁大爷抖着不合时宜的少年俚语,当成自己的机灵,那么多年的论坛白混了。
不是不懂幽默,我看小段总有月亮掉进水里,必捞的喜好。
还有一捞再捞的不懈。
那么月亮为何掉进水里呢?水里为何有月亮呢?
这些常人眼里的常识,只有稚子之心的人才能探究吧?
学过科学的芳源先生可曾慈悲见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