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 这是一个成语,一般大多数用在婚姻家庭上,数千年来,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不同的社会阶层大都按照这个观念安排婚姻家庭。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人不赞成这个观念,认为爱情和利益可以忽视门当户对。诚然,确实也有门不当户不对而组合成了幸福的家庭,但是这毕竞是少数现象。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离婚率很高,家庭纠纷多。而门当户对的婚姻家庭相对稳定和幸福的占大多数。
什么是门当户对?一般是男女双方家庭经济状况相差无几,文化程度相差不多或者相同,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接近,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大体相同。传统观念认为:男方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应该略微超过女方比较合适,家庭才比较稳定。假如颠倒过来,这男人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如果男方做了上门女婿,那你被老婆的家人和亲友看不起那是必然的。
绝大部分上海人找对象基本上都是找上海人,因为生活习惯相同,语言相同,饮食习惯相同,家庭背景相差不大,亲家间来往方便。
假如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四川或者湖南漂亮的辣妹子嫁给了上海人,她首先要适应吃味道偏甜比较淡、没有很辣的辣椒的上海菜肴。还要听得懂和学会上海话。倒垃圾要按干湿分类,不能赤脚穿拖鞋穿睡衣逛大街进超市。在公交车上和地铁车箱里不可以吃东西或者大声喧哗。
我本人在西南地区工作多年,辞职回到上海老家在电大教书,大学食堂里有个阿姨知道我大龄未婚,热情地为我介绍好几个大龄未婚女青年,都因为没有缘分而未能成功。后来我妹妹介绍她的一个同事,是公交公司一位调度员,她业余大学中文系毕业。我是工程师辞职回家的,有房子没存款。那时候没有男方必须有房有车这一说法,我们都是大龄剩男剩女,文化和社会地位差不多,都是上海人,倒是门当户对的。她扭扭捏捏一直不肯答应,我天天半夜起来送她上4点半的调度早班,每周六天从浦西我家到浦东她家接她赶半夜两点半的通宵车去浦西公交车调度室上班。两年中只有一次我因看书太晚睡过头让她迟到了。真情终于打动了芳心,她成了我太太。现在我的晚年因为有她,我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