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9-15 21:23 编辑
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普世价值,那么,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其实都没多大意义。所谓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在哲学上就是道德普遍主义(Moral Universalism)。《世界人全宣言》则是道德普遍主义在现实中付诸实施的一个例证。
那么,什么是道德普遍主义呢?
按牛津大学哲学系讲师Marianne Talbot女士在伦理学公开课上的说法:当你认为道德是有原则的,并且受原则支配,你就是个道德普遍主义者。如果你否认道德由任何形式的原则支配,认为道德是基于不同情景的,则是道德个别主义(Moral Generalist)者。
认为道德若基于某种原则,这种道德观自然不会因地域,民族或文化不同而不同,是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即:适用于“所有处境类似的个人”,而不论其文化、种族、性向、国籍或任何其他显著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道德普遍主义,都是持绝对(无条件)立场的,比如功利主义道德观,也不一定都是一元论,比如讲积极和消极自由的伊赛亚·伯林是个道德普遍主义者,但同时也持价值多元立场。
道德受原则支配,是什么意思呢?
举几个例子:
1,康德的义务论,这是一种道德普遍主义,义务论认为道德基于行为动机,动机道德才道德,动机不道德,无论结果怎样都不道德。这就是义务论的道德原则,动机是指原因(Vernunft),中译“理性”。
比如,有个店主卖货,面对几岁小朋友也不会卖高价。假如他这样做,并非本心,只是因担心卖高价会被拆穿,或为获得童叟无欺的美名。那么,在义务论者看来,这种行为并无道德价值。
比如,电车困境中,电车司机或路人出手干预,最后是死一个人,还是死五个人,在义务论者眼里与道德否无关,因为没提供干预行为的动机。所以,义务论者面对此案例并没有什么困境。
2,边沁的效益论,即功利主义道德观,也是一种道德普遍主义。效益论是基于行为结果,无论动机怎样,只要结果是好的,是嗨皮的,那就是道德的。
比如,还是上面两个例子,效益论者和义务论者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在效益论者看来,店主卖货童叟无欺,结果是好的,道德;电车困境,死一人,活五人,活的比死的多,结果是好的,干预行为道德。
3,传统的美德论,则是基于行为人的,道德者的行为就是道德的。简单说就是看你是谁。以儒家为例,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圣人的一言一行都是道德的;孝顺,是子女对父母;忠诚,是臣子对君父;从一而终,是妇对夫。换个人不成立,反过来也不成立。
以上1,2,3是三种典型的道德普遍主义观点。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乎所有的哲学家,比如什么古希腊三杰,斯宾诺莎,康德,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边沁,密尔,罗尔斯,马恩,孔孟等等都是认为道德是有原则的道德普遍主义者。而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宗教,比如什么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摩尼教等等,基本也都是持道德普遍主义立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