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0-1 08:13 编辑
如题。中国人叫日本人“倭寇”、“日本鬼子”,算仇恨教育不?
可能有人会跳脚,说,算,怎么不算?
我其实想说什么呢,急眼跳脚的可别忘了,日本人还叫中国人“支那人”,另有更侮辱性的称谓,我就不特别举例说明了。你们想,自己想去。
在我看来,这些类似“同态复仇”的称谓,无非反映出在过往的历史里,两国曾有过紧张的对峙罢。至于后面会不会还有对峙关系,不是我说了算的,我也没打算揣测;“升斗小民”拉呱家常,无须着力聊“肉食者”话题,这是定位,更是某种自觉性。
我母亲是狂热的红歌爱好者,但凡有人能稍加引导或暗示,便能激情澎湃唱上一曲。可以理解的,她那个时代的老人们,对“毛主席”、“共产党”这类词,有着近乎宗教信仰似的迷信。
我自然是不迷信的,但,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红歌。其中一首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所以我喊日本人,也是“小日本”,“日本鬼子”,确乎不带褒贬。就像儿时喊人“胖子”、“瘦杆儿”,仅限于顺嘴惯了的脱口而出罢。
就我这种都惯性喊人“鬼子”了,依旧心态平和,毫无波澜,能客观看待一段历史。可见所谓的“仇恨教育”不是臆测,就是恶意带节奏。事实上,就算有传播“仇恨”的,也是极端个人行为,与真正的“教育”无染。
扯这么多闲话,是不得已而为之。想聊“日本鬼子”由来,担心被无端扣“仇恨教育”的帽子,可真就成了国庆假期不能承受之重,脖子疼,脑仁儿也疼。
我此前在想,取名该有据,“倭寇”能懂,古代就有的,还有“倭奴”之说呢,并非近现代因“仇恨”而生造。那么,“日本鬼子”呢?莫不是从“洋鬼子”延伸出来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晨刷抖音玩,就刷到一则,专门提及词语由来,说跟一副对联有关。
大致是两国外交大臣斗智斗勇,针锋相对:
日本方出了一个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清廷使臣对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按剧情去走:从此“鬼子”、“日本鬼子”的称呼便流传开来。
我非常疑心是文人脑洞大开编的,但我没有确凿证据,总不能穿越历史到现场记录吧。
我的依据是这对联好似是拼凑的,很多个词语组合都可以拆分单列出来,我在其他地方见到过的。而且小日本也太狠了吧,敢挑战我泱泱大国的对联文化?更狠的是中方外交使臣,这都极具全面综合素养才能应对啊。我就想问一句,下次人家派个要求跟你比相扑的来咋整啊?
好吧。就是国庆期间,无所事事闲在家里,姑且说个笑话而已。谨以此贴,祝各位快乐顺意,阖家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