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学前教育和小学学习阶段,出现了一个大语文的概念,好像是学而思培训机构推出的。对此,我只有呵呵了,因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家长素质不到,在教育上只有让人当韭菜割,割完以后孩子的学习也没什么前途。
猛然间一听大语文,就让我想到了日本侵华时期,推出了一个词,叫大东亚共荣圈。对于大语文我理解不多,因为我儿子不接受这种早教,但是我的感觉这个大字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是参与人员多,至少策划机构希望是这样,给人一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好卖”。看看学的孩子多了,人气有了,课程就好卖了。第二是语文设计范围广,比如阅读范围大,设计内容多。提倡多阅读多背诵多书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样有没有用呢?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当然是有用的,并且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大语文灌输给孩子的是一种学习思维模式,多读多练多背多写。从知识的广度讲,这样做是有优势的,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习内容涉及不深。这样文科有优势,理科没劣势,孩子的成绩自然很好。并且即便是资质一般的孩子,读的背的东西多了,在外行面前也能秀一把学霸的感觉,很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
可是对于实际的学习呢?实际上大语文就是造成大部分孩子在后期学习遇到麻烦的主要原因!因为阅读、背诵、书写练得都是记忆能力和少量的和应用能力,这个用在语文和英语学习上还可以,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孩子在开始学习阶段,过多的去搞阅读类的记忆,就会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深层思考能力因为训练不足而退化,这样到了初中就会出现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很多语文超强的学霸,最后因为数学物理而退出一流学霸的竞争。这种学生在每个学校都有发生,并且都不是少数,甚至于老师觉得那些能学好数学物理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是少数聪明孩子。而实际上只是他们不是大语文的受害者。
到今天,依旧有一些老教授或者是文科教授大肆宣扬阅读的意义。阅读有意义,但是对于学习初期的孩子是不该过多的阅读,否则就容易造成理科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大语文更像是一种假鸡娃教育。那些老教授只是在用自己那个学习竞争不强的时代经验误导后人而已。有人说了:“有没有可能孩子一上学就文理兼修,文理科共同发展呢?”
这种孩子肯定是存在的,比如少量的学习天才与具备鸡娃教育能力的家长。可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不行的。在国家更需要理科人才和综合素质人才的今天,大部分孩子,只能先理而后文。
当然,先理而后文也会有问题,就是孩子在文科的学习上会经历一定的困难,需要理智和纪律是克服。但是在具备了理科思维之后,如果刻意的去寻找文科学习规律,还是可以做到文理兼修的,起码比先文而后理的学习模式容易。为了尽量减小先理而后文的学习困难,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注重理科思维培养,但是也不能放弃文科学习的努力。就算当时解决不了文科的短板,但是也不能任由文科发展成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