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13 22:17 编辑
全民皆作者、全民皆表达的网络信息时代,越接地气的作品越容易火。反之,除了曲高和寡的清冷效果,还有可能被谓之以“装B”“端着”等嘲讽。
就像前天拿到团购电影票和同事聊天,我说想看《奥本海默》,她盯着我的眼睛说想看王宝强那部,一时想不起片名,我连连“哦哦”“对对那部”。半个字的诺兰都没敢提。
甚至如果不是想完成这篇---早就想写的关于雅与俗,可能自己看完电影,悄没声息和任何人都不会说起。曾经看完《敦刻尔克》后津津有味分享,被嗤之以“内心戏过多”。
观影等艺术,难道不就是享受内心体验么。
我也追剧《来自星星的你》,但还喜欢匠心创意的烧脑制作,领略爽剧之外的另一番天地。
古人云:雅俗共赏。
在艺术领域,雅与俗的对立阵营始终存在,包括电影,音乐,以及绘画。
比如,影视界,向来有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说法。
专业影评人认为优秀的影片,叙事结构光影镜头剪辑制作隐喻致敬的上乘之作,观众未必买账,而票房高的一些热片,又有可能被专业影评人抨之以烂俗。
也有试图走中间路线、两头讨好的墙头草,奈何黄金平衡点,可遇不可求。
朝鲜王朝后期的绘画界,曾经有过雅俗审美趋向一致的题材,就是风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