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如是我闻
查看: 2232|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是我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0-30 0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说来话长,在这个帖子里慢慢填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0-30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期待大师解析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0-30 09:34 |只看该作者
欢迎君爱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0-30 10:39 |只看该作者
如题。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0-30 10:50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帖子里,谈些很散的话题,想到哪里写哪里。

《谛听》
佛经中常见这句话,“汝今谛听”,几乎每篇都有。
这是正式开讲前的要求,也是开讲前的提示。

无论境界高低,水平高低,谛听的人,才能听法;谛听的人,才有资格听法。
谛听是一种状态:全神贯注,身心放空。

①作为听课要求:汝应谛听。
②对听法人的状态进行判断,已进入状态:汝今(已进入)谛听(状态)。
在这之后,才有下一句:当为汝说。

由此说开来。
读经时,也如闻佛讲法,应在谛听的状态,才能学习佛法。
佛法甘露水,若想承受,就要做个能够进行承载的法器。如果心中充满了杂念、见解、观念、成见、知识、经验乃至学问,这个盛器就是满的,装不下任何东西。装不下东西的盛器,不堪为法器,或许漂亮,或许精美,或许精致,但只是盛满了俗物的一件俗物,与法无缘。


分享一点读经的感受。
当全身心的放空,不以任何知见的去阅读,不带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去体会。这时的自己,就像一块干的海绵,在其中充分浸透,吸收最多。
如带着知识甚至成见、观点去阅读,就像一个已经吸满水的海绵,所得极少,甚至会产生许多误解与偏见。
用完全放空的状态去阅读,易产生法喜。每当体会并深刻的理解了一段法意,当时便感觉身心舒泰,通体畅快,犹如天地气息灌顶而入,通身流转。

谛听,是学法第一步。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0-30 11:12 |只看该作者
《三界六道》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六道:地狱,恶鬼,畜生,人,修罗,天人。
要注意的是,六道和三界不是并列关系,全部六道都在欲界内,可以看作将欲界划分为六部分,称为六道,不少人在这里有误解。

天人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合计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十八天如下,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色界四禅:通常说的禅修,禅定,几个等级的划分,在这个区间内。
从初禅到四禅,专指“色界”修行。


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四禅八定,四禅上面说了。至于八定,除了色界四禅,还有无色界的四天,八种境界的定力,合称八定。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0-30 13:08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0-30 10:50
在这个帖子里,谈些很散的话题,想到哪里写哪里。

《谛听》

我就晓得,谛听,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0-30 13:18 |只看该作者
《杂话》
有人想修定,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首先,什么是禅定,问它的定义。
其次,禅定的状态、判定及种种感受,具体内容。

说四禅吧,相对来说,这个有点抽象,说这个。
进入四禅的判定标准之一:呼吸停止。

呼吸为什么停止,是必须的吗?
假如不停止呼吸,能不能进四禅?

在这问题之前,先问一个:呼吸,它的本质是什么。
在佛法中,怎么来看待呼吸。理论上的认知与禅修的实践能否相互促进?
你怎么看待呼吸。

于其相对应,问:四禅是什么?怎么看待四禅?
能否更通俗易懂的阐述这个禅修阶段。


很多问题的讨论,如果要说透,一竿子戳到底的那种透,就需要涉及更多更基础的内容。
所以,从最简单的部分,一点点的开始,是必要的。


很多高阶问题的困惑,或深层问题的纠缠,说到底,都是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的含糊不清,一知半解。
更多人,喜欢自造,凭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认知而创造了一个定义。那不是佛法,是他自己的法,套了个佛法的皮。


举一例:涅槃。
涅槃(Nibbāna):一切苦(诸行)的止息。也有冷却,熄灭的意思。
理解一个词,首先要从它的本意去体会,在不离这个本意的基础上,有限的发挥能动性。不能一上来就天马行空,这是不行的。
创造,是可以的,但应先学习,学习之后再创造。

般涅槃[pari-nibbāna] ,其中的前缀pari,意思是:完全的,彻底的。你在这个基础上,将其理解为“圆满的”,也无不可或更贴切;但你必须知它的本意,才不至于自由发挥的偏离。

完全的脱离苦,诸苦熄灭,这就是佛陀所到的境界。
这句话看起来不够高大上,但这就是本意,原意,初意,正意。必须以此为基础拓展,否则就是邪说。


类似例子很多,太多。真要展开说,佛经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应了解它的本意、原意、初意,及其相关的延伸意义之后,才能对其正读正解。
当我按照这个标准,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心经。读完之后,抬起头,发现与我10年前所初见的,完全是两部经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0-30 14:45 |只看该作者
千头万绪,从何开始?
想了下,就以宇宙万物无中生有的演化过程,以这个线索搭一个框架,以后围绕它来描述填补吧。

《世界1》
一、
最初之前,是什么?
圆满之后,去哪里?

一切的起始,万物的最终,面纱后的真相,不可言说之地。
或称其为涅槃,或称其为寂灭,老子谓之道,混沌未开。
勉强称其如来藏,或叫它本性。

以上,用许多文字,对一个不可形容、无法言说乃至不可想象的,进行了一些不够恰当的形容。为了开头,无奈之举。
也有形容它: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也有形容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里有个词很重要,“能生万法”。它就是:觉性。
一切的一切,源自于此。

能生,即能觉,意味着觉性能起作用。
而这起了作用的觉性,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叫“无明”。

二、
觉性一动,即无明。
所谓无明,即觉性起用。

很多人喜欢口头禅,破无明。
然而,他破不了,这般说的人,必不了解无明是什么。能认识无明,了解无明,但不能让其消失,只能令其转化。
这转化的动力,是你的“悟”;转化的结果,是“智”。

三、
既然有“能觉”的能力在,只要存在这个能力,那或早或晚必然生起作用。只是早晚的问题。
此刻,还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度。对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是不存在时间的。
所以这变化的出现,也就在最短的一瞬间:0时0分0秒,它就发生了。

觉性一动,则为无明,此刻就处于“非想非非想”的状态。
因为此刻,虽然觉性起了作用,但仅出现“能觉”,并没有这个能力所被觉的对象。
这个起了作用的觉性,后人叫它:“阿赖耶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0-30 14:48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0-30 13:18
《杂话》
有人想修定,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增无增,益无益;减无减,损无损;即当正当,是方是,信真信:于是我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0-30 15: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4-10-31 14:14 编辑

《世界2》
一、
阿赖耶识诞生的第一步,只有妄能,而无与其相对的觉知对象。
这阶段,唯存这个能觉的觉性自身。
于是,这个起了作用的能力,便以拥有觉性的“觉”为对象,将其作为所观之物。
打个不一定准确的比方:类似贪吃蛇,蛇头吃蛇尾,自己吞自己。

这就是常说的,“自心取自心”。
能够觉知的,被觉知到的,它们,其实是同一体。
执取的这个“相”,就是四相中的“我相”。

这个“我相”,其甚深难思,并非平时说的“我执”。
在修到极高境界之前,不可能见到,甚至连思维也做不到。

五蕴中的“识蕴”,指的就是这里。
五浊恶世的第一重,劫浊,也指的这里。

阿赖耶识这里,只有识而没有其它。
由前述可知,阿赖耶识乃由觉体而来。若说自性是天上月,它就是水中月;若自性是树,他就是树影。

阿赖耶识继承了自性的很多特点,比如“恒常不动”,貌似“不生不灭”,令人难以分辨。
大多人走到这里,都以为到了终点,就此歇息。

以上“能觉”、“所觉”“能所相对”的三个依次变化步骤,极为微细迅捷,是修行终点之前最为细微与难以短处的惑思,也成为细惑。
这三个步骤,有大德写了一句“无明不觉生三细”。

二、
阿赖耶识的第三阶段,能所相对。
持久相对,就会有劳倦。觉性作用的结果,就会逐渐失去最初的清明,直至出现浑浊。而逐渐变得浑浊的觉性作用结果,就是幻觉,妄觉。

这个持续作用的过程,这个持续不断的作用,称其为“末那识”。
末那识,也叫第七识,或叫意根。

前一重境界里,仅仅是阿赖耶识的诞生。
这一重境界,虽有识,但除了识之外再无其它,没有识能够作用的任何对象,所以这里被称为“无所有”。
唯有不断的“自心取自心”,由于时间不存在,这个执取的速度不可思议,你就当作有一个分数,它的分母=0,自己思考。

这个无终无尽、迅捷难思的不断生起的作用及作用过程,也叫“行”。这一重境界,属于五蕴中的“行蕴”。

谈“诸行无常”时,若能非常精确的知道这个“行”,它到底是什么,能在心里非常具体的描绘与认知,有助于理解经文。

注意,这里有个分界线。
阿赖耶识,包括:“能觉”、“所觉”“能所相对”;而能所相对出现那一刻之后,无终无尽无间的持续生出作用,已经属于末那识。

这里容易混淆,但你不应觉得是小事。
如果你修四禅八定,而且已有能力修到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对这里不清楚,你就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0-30 16:30 |只看该作者
君爱老师厉害,有系统有步骤还有防范提示,我收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0-30 16:43 |只看该作者
《世界3》
一、
阿赖耶识就那么无终无尽无间的自己对自己生起着作用(末那识)。
倦乏或者无意,当这能觉的能力,第一次接收到觉知反馈回的扭曲信息,继而妄念继续妄觉。因为觉知反馈之速度迅捷无比,而且在这一阶段没有时间尺度。于是,瞬间发生链式暴增的妄觉爆发。
用什么来类比它的速度呢,大概宇宙大爆炸最初的那一刻,它就是这样的。宇宙之初,从无到有,瞬间爆发出整个宇宙所需的物质总量。
妄觉妄念妄想,所从诞生到遍布,也是这个速度。

妄相一出,觉性第一次有了自身取自身之外的能觉之物-即使这是一个虚假不实的假相。
这一刻的妄觉就成了妄识,我们叫它“意识”,或第六识。与意识相对应的,诞生意识的同时,就有了一种虚假的“自我”的感觉,这就是平时说的那个“我执”。
如果有什么容易理解的类比,可以参考,“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当第六识的诞生,你就抵达了这个阶段。

“我执”出现,第一次有了一个主观上的“我”,属于纯意识的。
这个第六识,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那个识。

第六识诞生之后,一切之中唯有这妄识,尚无其他,暂时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宇宙天地中唯存一识,不存在有无边界。这个境界与阶段,被叫做“识无边”。

补充:上一个末那识的阶段,有行无识,唯有永不间断的持续作用。那个阶段只是法执,尚无我执。
末那识刚刚生起作用的最初一刻,叫俱生法执;之后持续的作用阶段,有作用方有被作用方,这阶段叫分别法执。
末那识所处的无所有境界,属于五浊恶世的见浊。

意识(第六识)所处的识无边境界,属于五浊恶世的烦恼浊。

二、
意识是妄觉妄念,其产生后,对所识的一切妄相产生了最初概念。
但此时,识到的无尽无边中,并无任何存在。
原本不能被识的清明,逐渐成为外在的、能被识别到对象:逐渐具象、浑浊而能被识别到,因为被识别到而不断浑浊。
这个外在的被识别到的(一无所有)的对象,人们叫做虚空。因为它是逐渐浑浊而具象显现存在的,也被称为“顽空”。
这个虚空,就是此阶段第六识所能识到的唯一对象,这个阶段被称为“空无边”。

截至这里,空间第一次诞生。

虽然是个一无所有的空间,但也是一个能够相对的对象。鉴于虚空(顽空)中尚一无所有,因此,暂无时间概念。

写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
我和别人聊过时空的问题,曾问:对于时空,先有时间还是现有空间,还是同时产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0-30 17:08 |只看该作者
阿赖耶识之前是真空,性空;阿赖耶识之后是虚空;意识之后是顽空。

不能抓住一个空,就去论空谈玄,还要知道对方说的是哪个空。
常有人争来争去不在一个频道,所以对一些基本定义先掌握并理顺很有必要。

明天继续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0-30 20:0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30 13:08
我就晓得,谛听,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我也只是知道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0-30 20:11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现在人经常怼的问题,

为什么动物不能杀,也不能吃(当然,不吃肉是帝制,不是佛制)但是植物也有生命啊

因为植物没有阿赖耶识,是这个道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0-30 20: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24-10-30 20:11
也就是现在人经常怼的问题,

为什么动物不能杀,也不能吃(当然,不吃肉是帝制,不是佛制)但是植物也有 ...

不是。

众生分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杀生特指的有情众生。

有情:表示一切拥有命根的生命。
相对于有情,草木、土石、山河、大地等则称为非情或无情。

他们的区别不是第8识,而是命根。

还没讲到那里,讲到色界和欲界的时候,我可以单独加上这个内容,具体的说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0-30 20:41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0-30 20:40
不是。

众生分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杀生特指的有情众生。

哦哦
好吧,那我再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0-30 21:50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读经方法。不过我看经书,知见倒是没什么知见,就是看到满篇皆描述空。就不知道看什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0-30 21:58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禅定理论,来自理论还是自身体验?可有理论出处?找这方面资料比较难找。
我见到的只有坛经解释: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以及楞严经的描述:初入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我自己体验到的是物我两忘。就是专注中忘了自己和外界以及时间,在西方被称为心流。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0-30 22:08 |只看该作者
三界:

《悟性论》解释为“贪嗔痴”。“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无明:
楞严经描述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而有无明。


涅槃:
楞严经: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悟性论: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即是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0-30 22:52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0-30 22:56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0-30 13:18
《杂话》
有人想修定,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嗯,涅槃一般译为灭、灭度、寂灭,还有圆寂。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0-30 23:01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24-10-30 20:41
哦哦
好吧,那我再读

命根是有情众生的寿命,和阿赖耶识有关系的,据大乘唯识之义,则第八识之种子有住识之功能,因而一期生命之间使色心相续,是假名为命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0-30 23:03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0-30 21:50
同意楼主的读经方法。不过我看经书,知见倒是没什么知见,就是看到满篇皆描述空。就不知道看什么了。

不了解你的境界,是着”空“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0-30 23:05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30 23:03
不了解你的境界,是着”空“了吗?

着空会害有,显然没有害有。
但我看佛经,觉得佛经都在千方百计描述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0-30 23:07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0-30 23:05
着空会害有,显然没有害有。
但我看佛经,觉得佛经都在千方百计描述空。

嗯,我也不太懂,感觉你别“住”在这境界上,应向上提升。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0-30 23:11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30 23:07
嗯,我也不太懂,感觉你别“住”在这境界上,应向上提升。

前天晚上对佛经的叙述方式有那么一点点感觉,周末试看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0-31 12: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4-10-31 14:22 编辑

《世界4》
空,这个字,它首先是一个概念,纯概念方面的定义。
在定义之前,并没有空,只有识之用,但不分辨所识的对象是什么。当所识到的被判断并定义后,才有了这个空(顽空)。
空被定义之后,下一步就有了其所对应的形态:就是被定义的那个所谓的空荡荡一无所有的样子。先是一个纯概念的定义(名法),然后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的事物(虚空)即色法。

名法,有名无色,它属于无色界;色法,有名有色,属于色界四禅。所以名色这个词,它不是一个阶段,它包含两个阶段,而且是跨越两界的。

识无边+空无边,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四相中的“众生相”,它们属于五蕴中的“想蕴”,对应五浊恶世中的“烦恼浊”。

上篇提到,识无边是意识(第六识)的生起处,“我执”也在这里诞生,是俱生我执;空无边是分别、定义的产物,这一阶段是分别我执。
需要注意的是,分别我执只包含名色中的名法,即纯概念的部分。

什么是色法?你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物质。空,也是色法之一。地水火风空,这五大都是色法内容。
在物质层面讨论的内容,就是在讨论色法。

以上,便完成了无色界的生起过程。这些内容全部属于形而上,它们不在一般人的任何生活经验之内,甚至不是绝大多数修行人所能抵达的区域。鉴于很多学了很久的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做了一些相对具体的阐述。
这些内容即使完全不了解,也不影响日常修行。

提示:四相中的三相都在无色界,四相主要是无色界修行的法门。但多数人说起四相,都是站在欲界人道的立场去讨论思考,这是问题所在。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0-31 15:24 |只看该作者
《世界5》
一、
自顽空现起,便属于色界。
从这里开始,很多内容逐渐的可以用常识去理解。

顽空,但空无一物;空空荡荡,浩无边际。看似与无色界的空无边很像,很容易误读误解。
这里的区别:空无边只存在概念上的空,还无实体。但这个色界四禅是“真实”存在的(顽)空,物理意义的、现实的存在。
初现之后,空无一物,寂然不动。以至无数抵达这里的人,误以为这就是涅槃,修行的终点。

至此,一切都是均衡的,静止的,沉寂的,默然的。这个状态下,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时间还未诞生。
你可以说已经过去无数无数的时代,也可以说仅仅过去一瞬间,并没有区别。

二、
静极而动的一刹那,这是一个分界线。此前是四禅,此后是三禅。
那个让世界自此转动的,牛顿称其为第一推动力;佛法称其为“风”。四大中的“风大”,自此显现。
所谓风大,就是令事物发生变动的能力;在这里,它是三禅与四禅的分界线。

静则死,动则生。由静至动,就入三禅。
风吹三禅。

出现变化的第一刻,时间诞生。
时间的本质就是:变化,它是变化的尺度。

随着时间的诞生,就有了寿者相(寿命相)。
四相法,自此建立完整。

三、
死寂、空无、默然的顽空,在这由静极变动的过程中,失去了那种一无所有的均衡。随着不再平衡的高低聚散及变化,逐渐出现了最初的物质的最小要素并持续组合、升级。
这种能令事物聚合在一起的最基本的力量(譬如分子间的作用力),统称为“水大”。从最微观的层面去看,因为水大这种“凝聚”“团聚”“结合”“组合”等作用力的存在,最小的微粒才会出现,原子才能组合成分子,无数分子才会组合成一件器物,一块块砖才会搭建成楼。
想象一下:假使失去水大这种“凝聚”“结合”的作用力,宇宙中的一切都会崩塌、溃散成最小的状态,无限无止尽的破碎下去直至虚无不可见。
即使风大存在,若无水大,宇宙中不会生出任何物质。

因聚集的力量,一点点的聚拢、组合、成形、扩大,逐渐铸造这世界。
从水大开始发生聚集作用的一刻起,进入二禅。

水淹二禅,原因在这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