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意思? 这句很简单的话,被各种解读,连实数虚数都上来了,搜肠刮肚半天,把读书时的那些老底儿都翻拾出来了,CPU都干冒烟了,只是机械地搬、抄别人的观点,根本不会用心去领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扯到现在,也没见你们谁真正说到点子上。一直在玩大哥笑话二哥的游戏而乐此不疲。 实际上,这个问题没必要究得这么细,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孔乙己给小孩儿普及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 本身,孔丘的什么君子小人说,迂腐至极还被奉为圭臬,悲哀啊。比如“言必信行必果”,错了要改,所以说了也不一定必做,更不一定要有结果,和战斗鸡一样耿耿着脖颈楞犟,那和螃蟹何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也可以喻于利,毕竟喝西北风是活不了人的是其一,有本事赚取利益的难道都不是好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就不长戚戚了么?有委屈憋在心里是会生病的,大张旗鼓倡导有委屈和着血吞下,背离人性;“求诸己求诸人”的,凭啥别人的错要自己背?每个人背自己该背的错不好么?……诸如此类,太多了。有些观点、理念已经不合时宜,已经毒害了中国人思想两千年,该放下的一定要学会放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非得纠结到底几个人、是行是坐、是老师还是学习、焉字的词性,你们是真闲。 好久没来六星了。偶然看见呛呛这个,愁得我。我实在看不过眼了,帮你们解解惑,以后拜叨叨这些无聊的事儿了就。 首先,说三人行必有,那么1个人、2个人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没有,但是三个人自然不同了,三个人以上有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毕竟有一无是处的人存在,比如战斗鸡,1个人的话孔子不敢用“必”字,说话也算滴水不漏;那么,有什么?所谓有,就是有没有可以让我学习的地方,善,不是善恶的善,是长处的意思,毕竟孔子用了“不善”二字,而不是用的“恶”字。关于“三”,古代说法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三就代表很多了,三表示多,三以后的数字就不必画蛇添足般的列出来了。举几个例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阳开泰”、“三三见⑨九九归一”、“三春不得一秋忙”…… 读书学知识,要灵活,不能死读书读死书。知道脑子是做什么用的么?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