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儿子放学,他和我说学了屈原。我们就屈原做了一些讨论,我觉得对于人生意义认知还是不错的。我从并不认可正规的道德婊式教育,但是也反对精致利己主义。
简单说一下屈原。作为楚国贵族的三闾大夫屈原很有才干,帮助楚怀王制定律法,在外交和治国上也很有远见,只可惜楚怀王并没有完全听从。就说几件事情:
第一是秦国和齐国交战,秦国张仪为了屏蔽楚国威胁,特意作为秦国使者向楚国许诺,只要楚国不插手,战争结束后秦国割让600里国土楚国。屈原认为这是空头支票,不该相信。同时,齐国被打败,就会失去对秦国的制衡。楚怀王不听,贪图国土,最后秦国打胜,反复无常,只同意给楚国6里的国土。
第二是楚怀王不顾屈原反对和秦国开战,双方两败俱伤,秦国被迫答应给楚国600里国土。结果楚怀王玩任性,不要国土,要张仪,准备杀他泄私愤。
第三是楚怀王得到张仪,又被他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不仅没有杀他,还按照张仪的意见和秦国交好。屈原一直反对,最终被流放。
最终,楚怀王去秦国被杀,次子又担上间接害死父亲的罪名,楚国王室一地鸡毛,屈原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眼见楚国贵族无视国家危难而声色犬马,自己面对楚国衰落无能为力,愤恨之余跳汨罗江自杀。其高尚气节为后人敬仰......
就此,我问儿子:“你觉得屈原怎么样?”
儿子回答:“屈原有能力,有气节,忧国忧民,最后壮志难酬而殉国,令人钦佩。”
我说:“有能力,有忠心,有气节,忧国忧民这些都对,但是他的做法不值得人钦佩。他只是被后人拿来作为道德表率的工具而已,他的自杀给楚国带来了什么改观吗?什么都没有做到!”
儿子说:“可是楚怀王不听他的,楚怀王的儿子更加暗弱无能,他能怎么办?”
我说:“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以身为贵族的屈原忠心为国却被打压,其原因就是他比大领导强太多了。双方的认知不在一个段位,那么楚怀王就用不了屈原这个人才,他儿子更加用不了。既然如此,屈原就应该及时享乐,自己是贵族,金钱美女都不会缺,有酒有肉有女人先自己幸福再说。”
儿子说:“这是低级趣味,这就不是屈原了。”
我说:“这不是低级趣味,而是屈原的认知局限。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志向,所需要的是与之能力契合的君主。”
儿子说:“可是楚怀王的儿子更加不堪,屈原什么时候能遇到贤明的君主呢?”
我说:“楚怀王父子暗弱无能,楚国贵族醉生梦死,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核心利益没有被外力触碰,所以没有感受到危机。等到秦国切切实实打过来,让他们感受到威胁,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正所谓败军出良将,国危见明君。到了有能和自己能力契合的明君出现,自己再来报国不迟,那时候就算是为国捐躯,才真正配流芳百世的英雄。”
儿子想了想,说:“这样说倒是不错,可问题是谁知道后来会不会出明君呢?万一不出呢?”
我说:“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更聪明。而变聪明是为了什么?除了为谋生,还要懂得气运!只有看清气运,才能找到机缘,而只有找到机缘,才是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机会。如果气运不在楚国这边,那是天意灭楚,谁也没辙。但是从秦国后来灭楚看,楚国绝对不是不堪一击!”
我又说:“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就侵占了东三省。那个手握重兵的张学良不抵抗,蒋介石不抵抗,那平民百姓去抵抗有什么意义,面对现代化的日本关东军无异于自杀。可是呢,留的有用之身,等到日本全面侵华,或国共合作的时候再参军抵抗,那就能为中国打赢抗日战争出一分力,多一分胜算。即便是牺牲了,那也是真正的英雄。而如果在1931年,中国主要武装力量都没有抵抗的前提下去对抗日本人。虽有气节,但只是白白牺牲。那在1931年能不能预测出中国会不会全面抗日呢?当然会!因为日本要占领全中国,国民党再也没有了委曲求全的余地。这就是机缘。”
儿子同意这个观点。正所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那为什么要危行言逊,不是一直做鸵鸟,而是要留得有用之身,准备实现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