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文王 于 2025-1-1 17:08 编辑
从法统到法理,台海问题的历史解析与现实选择
看一个视频,讲俄乌之战的,说是西方的方针比较明确,就是要彻底放倒大俄,其实就是普俄。原因么,可以上推到二战,说是二战结束的时候,巴顿倾向于直接解决苏俄,基本上他的立场和丘吉尔的一致。所以,俄乌之战,可以看作是二战的长尾效应,而普俄的失败,是俄通向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这不免让人想到台海问题,又称台海危机,或者台湾问题,基本上主要表示为大陆统一台湾的倾向。从历史来看,这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不对等的要求,而是一个基于双方立场对等的情况。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可以看看词典附录的历史年代表,在清朝之后,是民国,在1949年之后,是共和国,而民国消失不见了。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是,民国和共和国一直处于对峙之中,胜负并未彻底判定。
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说,就是二战后的阵营对抗延续下来的问题。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历史,法统确立的是统治的合法性,在大一统的要求下,国家没有统一,其法统就没有完全确立。所以,统一要解决的,主要是法统问题。
但是,法统是一种传统历史的概念,不是现代共和国的概念,共和国更需要的是法理。既然是共和,那从法理上来说,统治的合法性,应该来自民主与自治。
所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解题思路需要从法统过渡到法理。尤其是面对具体的现实选择的时候,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是有很多选择的,应该有更高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邦联或者联邦,这在现实中都有案例可循,或者其他方案。
回到历史年代表的结尾,当历史切入现实并面向未来的时候,要考虑的不是单向度的直线条的僵硬的选择,而是考虑灵活多变双向的策略。
|